淺談債與息:美息低新興債市獲青睞 - 潘國光

淺談債與息:美息低新興債市獲青睞 - 潘國光

經過3月份聯儲局連串的救市行動,信貸風險雖已略為緩和,但仍較正常情況緊張,槓桿式收購合併集資困難,私募基金受到影響導致其股價下跌。另外美國金融類股第1季盈利預估再被大幅下調,市場料6月底前聯邦基金目標利率有接近一半機會下調至1.75厘。聯儲局重申對通脹擔憂,美息於第3季再被調低空間不多,若經濟於其間略有起色,減息周期將近尾聲。

美經濟放緩拖累全球

作為世界經濟火車頭,美國經濟增長步伐減慢,各國無可避免受到不同程度的拖累,不少國家亦已陸續步入減息周期。至於經濟受影響但遲遲未採取減息的國家,乃因央行未能放下對物價上漲的憂慮。全球息口走勢向下,即使經濟基本面較不受美國影響的國家,加息機會亦已受到限制。大勢所趨,投資者紛紛想尋求風險較低的定息投資工具,惟美債及美元的吸引力下降,定息投資的門路不多。其他成熟市場如英、歐、日公債息率亦已反映息口下調的預期,債價再上升的空間有限。
反觀一些屬於發展中的國家,其政府所發行的債務卻仍能提供高於同年期美國國債的孳息率,其中的風險溢價乃作為補償投資者承受相比於美國的額外投資風險。這種被稱為新興市場主權債券與美國國債的信貸息差,在去年信貸危機開始惡化的情況下亦未有大幅擴闊,只因各國償還債務能力穩健,而較不受外圍因素衝擊。
俄羅斯、中東及非洲等國出口石油、貴金屬等天然資源至世界各地於近年為這些國家帶來的收入及經常賬盈餘,使政府累積龐大外滙儲備,財政相對穩健,使降息以刺激經濟的逼切性較低。俄羅斯、捷克、波蘭、土耳其等中歐、東歐地區本身息口比其他地區為高,自然獲得追求穩定回報的國際資金青睞,面對逐漸升溫的通脹數據,亦難以將息率調低。

新興國家貨幣升值快

亞洲國家自97年金融風暴後,財政狀況大幅改善,外債減少至佔國民生產總值20%,外滙儲備亦由97年佔國民生產總值的15%增加至07年的40%,投資於亞洲政府債券的風險因而大幅降低。拉丁美洲國家之中,巴西受農產品出口帶動經濟增長持續,其政府發債的投資評級現屬於BB+級,因具備被重估的條件而備受看好,其貨幣去年升值兩成,息口有下調空間,有利債價上升。
另外,美元續弱,新興市場貨幣升值亦有助提高投資以當地貨幣計價的政府債券之整體回報。亞洲區內新加坡、馬來西亞及台灣貨幣隨人民幣於今年的升幅加快,均增加了投資於這些新興市場債券的吸引力。

潘國光
富邦銀行(香港)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