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在台灣大選中以高票當選,新政府有望為台灣政治及經濟帶來一股清風,兩岸經貿關係可望得到改善,市場憧憬台灣經濟將會受惠,刺激股市曾飆至9000點水平,新台幣滙價亦創下十年半新高。金融、航空、旅遊、建築及與中國大陸相關等選舉概念股表現亮麗,台股於08年始揚眉吐氣,1月底開始累計升幅接近兩成,跑贏區內其他股市。
市場一直期待兩岸三通為企業帶來商機,馬英九表示通航最早於7月底前可落實,料屆時周末包機將直接往返中國大陸及台灣兩地,隨後的正常航班將逐步增加至每日直航,屆時從大陸到台灣的旅客預計將增至每天3000人,遠超07年受限制下,全年只有23萬大陸旅客到訪台灣,短期內有利旅遊業及刺激本土消費。
結合兩岸各自優勢
01年全球經濟放緩趨勢影響下,台灣經濟出現了自1947年以來首次負增長,銀行壞賬增加,財政轉盈為虧,失業率升至歷史最高。兩岸關係緊張的政治局勢對經濟也有極大影響。台灣經濟雖從03年下半年開始逐漸恢復成長,但增長率自2000年開始排行亞洲四小龍末席,凸顯台灣需加快與環球及區內經濟接軌的迫切性。
馬英九在選舉拉票過程中,強調改善經濟及民生政策,核心戰略包括充分利用中國大陸的動力,以實現其「633計劃」中針對經濟所定下的目標,即經濟增長率6%、國民人均收入於2016年達3萬美元,及2012年後將失業率控制在3%以下。馬英九提出通過與大陸密切的經濟交流,將大陸資本和勞動力,與台灣本身發展成熟的科技技術相結合。
台灣去年出口額中70%來自出售電腦、電子設備及精密儀器生產等高科技產品,全球電子及資訊科技配件已有80%來自台灣。馬英九勝選有利電子股,包括兩岸直航可省成本、企業所得稅下降等。台灣企業於液晶顯示器和半導體儲存器、晶片市場現時雖處於領導地位,但面對如韓國等對手,如台商將生產基地轉到大陸,便可提高價格競爭力,應付新興市場蓬勃發展對電子產品的急速需求增長。
內外需求刺激樓市
馬英九為吸引大陸資金,推行金融改革,計劃構建人民幣可自由流通的「人民幣區域」,毫無限制允許大陸資本向台灣房地產和製造業投資,此舉將產生短期及長期的資金效應,最直接受惠的將會是商業區的辦公大樓,台北市辦公室空置率可望加速降低,租金也將擺脫過去3、4年來緩慢的升幅。
此外,台灣正面對通脹升溫,令實際資產投資如房地產價格獲得提振。大選前台資回流,使住宅及商業地段成為資金流入主要目的地。只要馬英九之前所承諾的政策及配套措施推行得當,台北樓市也將有機會跟香港、新加坡一樣,吸引實質外來需求,走向國際化。
富邦銀行(香港)
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
研究部主管潘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