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於一月初以來,整體上是以下跌格局為主,但終於在首季的最後幾個交易日(明天為本季最後一個交易天)突然發力,恒生指數及H股指數於過去一星期分別上升2178點及1596點。
回顧第一季恒指由高位27854點回落至最低的20573點,即調整逾7000點,期內H股指數最高16324,但其後調整至季內最低的10450點,高低相距近6000點,面對如此投資環境,投資者出現不安的心情及投資策略被動搖等個案,實在不少及不足為奇。筆者相信,港股近日的升勢與期指活動及季度粉飾窗櫥有一定的關係。從這幾天大市即日走勢來看,已不再是先升後跌,相反,早段升幅不大,但其後升幅卻驚人,投資者遂不急於即時沽貨,大市上升的阻力得以減輕。
美救市措施陸續有來
另一方面,美國政府及聯儲局設法拯救次按危機的決心已相當明確,因此美股走勢已非一面倒下跌。雖然聯儲局於去年九月至今已減息達3厘,但與過去十年美國利率的低位比較,目前仍有逾1厘的減幅空間。政府近期對金融機構採取一些非常措施,例如擴大認可抵押品的範圍及年期等,今年是總統選舉年,執政黨會設法避免經濟問題惡化以助選舉得勝,因此預期美國各項拯救措施仍會不斷被運用,這繼續為第二季美股提供一定的支持。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市場對每月公佈的經濟數據的演繹卻可以有很大出入,尤其是第一季經濟增長若出現負數時,投資者或不再將焦點放在減息身上,轉而擔心美國出現經濟衰退,這令美股未能完全脫離危險期,走勢將保持反覆偏好格局。
第二季內地因素料較第一季明朗,在本月18日閉幕的人大會議已進行了多項議決,而政府的大方向政策料將逐步落實。今次會議亦完成多個部門進行改組,在人事變動及架構整合之後,相關官員也可以明確履行責任及新制訂的架構,令一些因為經濟環境改變而要推出的措施亦可得到確認。因此,不排除一些與行業相關的改組,例如電訊、航空等令相關行業或有得益,相關股份可望有較多炒作空間。
港股大跌後估值吸引
筆者相信政府在人大會議強調的農業、環保及對抗通脹等問題,亦將於第二季有更多新措施件配合,而這些問題根本不是以加息作解決,因此加息的迫切性明顯減低,反而針對民生必需品的價格補貼、限制加價及對農民補助等均成為焦點。
上述行動對第二季內地股市及中資股有較多的影響,雖然當中部份政策不利於大市或個別股份,但亦有不少措施是有利於行業發展,這將改變第一季大市持續下跌的形勢。
事實上,港股下跌至20,000點水平,估值已十分吸引,即使現水平之預期市盈率仍只為14倍,對已沽貨或手持現金的投資者確有一定吸引力,亦成為第二季大市反覆向上的因素,恒指料將上試26000點水平,而21500點有支持。
農業股仍看好中化化肥(297),業績料續受惠於其綜合化肥生產及鉀肥價格上升及毛利率穩定,候6.5元再買入。
熊麗萍 滙業財經集團證券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