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讀了數宗有關互聯網「毒害」人類的新聞:英國一個以女孩為目標的網上角色扮演遊戲,被指鼓吹隆胸及減肥,並將不良訊息灌輸給最易受人影響的兒童及少女。內地一家網絡遊戲公司推出一部真人版的《赤壁》電影,講述趙子龍與一眾美女間的三角戀故事,據稱畫面拍攝得非常「香艷」,更有人指出該電影曲解了三國故事,容易教壞細路。網站Facebook因被指存在私隱漏洞,雖然已經加強保密程度,但仍被黑客破解,並發現仍漏洞百出,甚至連Facebook創辦人MarkZuckerberg的相片也可以被人窺看。
月前,有一名中國女孩用了「很黃很暴力」來形容互聯網,瞬間成為網上流行語。雖然不少網民對此為之不齒(因為認定這是政府和媒體的造假),但無可否認,此亦折射了不少人對網絡的刻板形象,反映網絡中的內容已刺激了不少人的道德神經。看看月前網上淫照事件的公眾反應,及中國官方的一系列措施,便足以印證。
互聯網很黃很暴力
筆者不禁想起MarshallMcLuhan的經典名句「媒體就是訊息」(themediumisthemessage)。簡言之,McLuhan認為媒體的特性決定了一切,當中所載的訊息根本無關宗旨,媒體本身就是訊息。
套在上面的例子裏,互聯網遊戲所帶出甚麼內容,「鼓吹」甚麼東西,已經不再重要,關鍵是互聯網的本質充滿了互動功能,具有強大的說服力,用戶身處當中,就無力招架,根本難逃其「毒害」,結果要接受隆胸、減肥或色情的故事。媒體就是訊息,很黃很暴力。或許那位中國女孩,正是MarshallMcLuhan的一位忠實小擁躉。
出現兩種不同觀點
也許互聯網的「毒害」,與其強大的互動和用戶友善功能,越來越普及的網絡服務有關。不過,「毒害」之所以能毒害人,社會和個人心理因素同樣扮演重要角色。
網上遊戲能夠鼓吹隆胸及減肥,正是與社會上對女性身體形象刻板構建互相呼應;趙子龍的艷史惹人反感,多少與社會視性為禁忌,衝擊了傳統向來把歷史英雄人物「無性化」的看法有關。
正如筆者早前所說,社會上已經出現兩種對網絡的不同看法:一視之為思想自由解放的新媒介,另一充滿對網絡衝擊社會價值的焦慮。同樣的媒體,同樣的內容,出現不同的訊息。從此觀之,媒體就是訊息,訊息也是媒體,一體化了。
電郵地址: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