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童學手藝建立自信<br>探訪長者表演魔術 老少盡歡

貧童學手藝建立自信
探訪長者表演魔術 老少盡歡

魔術雖然不可變走貧窮,卻為清貧家庭兒童帶來自信。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撥款一萬元予香港青少年服務處賽馬會天平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舉辦「無『窮』世界—潛能展現計劃」,讓一群貧童有機會學習魔術及手工藝,並於探訪區內長者時將這些才藝盡情發揮,從中獲取成功感,有助個人成長。

一條柔軟的綿繩,吹一吹就變成筆直的棒。雖然偶有「穿崩」,但這群小孩在短時間內練習出來的小伎倆,也逗得受訪的長者們捧腹大笑。
是項計劃的參加者共有12名,年齡由7至11歲,大部份來自低收入家庭,家長鮮有餘錢替子女報名參加興趣班或戶外活動。很多時家長要窺準青少年中心舉辦免費課程,經搶先報名才能為子女爭取學習機會。

逐家逐戶表演

就讀小二的7歲參加者家杰有一兄一弟,父親常開工不足,母親則任清潔工,全家收入有限,生活壓力可不輕。其父早前見中心舉辦「無『窮』世界—潛能展現計劃」,可免費參加,遂第一時間為他報名。活動為期約半年,當中有家杰最喜愛的魔術、製作紙黏土及砌模型,另外又到香港不同景點參觀,令他眼界大開。
最令家杰回味的,竟是到鄉郊探訪獨居長者。「我覺得佢哋好慘,得番自己一個人住。」他和其他小孩在探訪長者時逐家逐戶表演魔術。長者看到小孩們的精采表演,均報以熱烈掌聲,大讚他們聰明乖巧。家杰興奮地說:「以前都係睇人表演魔術,冇諗過自己有機會學。喺屋企練習時,屋企人都讚我犀利,參與呢個活動,令我好有滿足感。」

小孩到鄉郊探訪長者,有助提升社交技巧。

團體意見:全面提供免費康樂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表示,去年曾向低收入家庭的兒童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少機會參與課餘活動的孩童,其視野較窄,基本的表達、社交能力和禮儀較差。「佢哋會自卑啲,同埋覺得次人一等。」有鑑及此,該會曾建議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於暑徦等長假期,為低收入家庭兒童提供免費康樂及課餘活動,惟目前仍屬小恩小惠,未在政策上提供全面援助。「舊年開始康文署都有搞啲免費嘅活動畀佢哋,但局限於小型活動,加上配額唔夠,抽籤都未必抽中。」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將按照捐款人意願,把善款送交指定受惠人,由於有些受惠人因搬遷等原因失去聯絡,如在收到善款後一年內,仍無法聯絡指定受惠人,本基金將把捐款全數撥捐蘋果日報慈善基金作其他慈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