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新偶像 - 塵翎

迎接新偶像 - 塵翎

四年一度的奧運,一大貢獻是製造大批形象健康鬥志可嘉的新偶像,供世人崇拜與觀賞。我很期待這個夏天,不知會有甚麼新臉孔登場,甚麼感人故事可以傳揚。
香港流行偶像市場好悶蛋,且極度傾斜,幾乎清一色是娛樂人物,樣貌衣着談吐像倒模,或像鄰居。我對偶像要求比較挑剔,鄰家的孩子如無星味,不妨繼續留在隔籬屋。
大陸青少年的「求偶」視野就遠大遼闊得多,追星不分界限,品味多元。中外文化明星手到拿來,如數家珍。聽說最近大捧法國才女莎岡,忽然捲起一陣法式憂鬱風潮。莎岡啊,十八歲寫出《日安憂鬱》把全國人民迷倒的莎岡,三年前去世時,法國媒體為她傷心一度。
如果年輕時沒有喜歡過莎岡,成年以後也不會覺得她有甚麼吸引。她就像所有少年成才的偶像傳奇,在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時有風駛盡,然後一直走向下坡,往沉淪深淵奔去。當年跟她一樣反叛焦躁的憂鬱少年人,瘋狂過後紛紛落入「正常」人生軌道,「正常」老去,只有莎岡繼續不留退路地燃燒自己,那麼狂放那麼孤獨。
大陸青少年喜歡她,為的是那姿態。一副甚麼都沒所謂、目中無人的神情,率性而為,卻要讓人看見她心底的哀思,不是無的放矢,而是看穿世界俗偽而生出厭煩與憐憫。隔着年代和遙遠國界,她的文字還能引起共鳴,到處點起青春之火──那揮之不去的鬱悶是普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