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日流感肆虐,家長當心年幼子女着凉,引致發燒抽筋更不容小覷。瑪麗醫院曾接獲一宗男嬰感染流感再惡化至急性腦脊髓炎的個案,病童因錯過抽筋後首12至24小時的黃金治療期,最後四肢癱瘓及失明。兒科醫生提醒家長,幼兒首次發燒抽筋,應即時求醫,並切勿以冰水或火酒替其散熱。
記者:白琳
香港大學兒科學系教授黃珍妮稱,一名健康紀錄良好的歲半男嬰,04年冬季感染甲型流感後惡化,入院時持續發燒及抽筋,結果四肢癱瘓及失明,檢查後確診為急性腦脊髓炎(acutedisseminatedencephalomyelitis,ADEM),需在深切治療部留醫,出院後男嬰跟隨外籍領養父母,到外國求醫。
黃珍妮說,急性腦脊髓炎成因不明,防不勝防。患者的腦脊髓突然發炎,可在短短一天內破壞腦組織,導致殘障,甚至致命。若病發後12至24小時內以藥物治療,有望減輕殺傷力,讓病人免於殘障。她估計上述男嬰病發初期只到私家醫院求診,因此延誤治療,「當時佢入到嚟,已經過晒(病發)24小時,個腦已經爛晒。」
抽筋昏睡即求醫
其實,流感引起的免疫系統反應及併發症因人而異,「好似沙士咁,有啲人會死,有啲人可以捱好耐。」幼童如有遺傳病及免疫系統疾病,家長應加倍留神。若一天內發燒抽筋多次及有昏睡等症狀,應盡快求醫。上述流感引發急性腦脊髓炎的個案非常罕見,瑪麗醫院過去五年只有一宗。
中文大學兒科學系副教授韓錦倫表示,威爾斯醫院兒科過去七年約有五至十宗急性腦脊髓炎個案,但全部與流感無關,「多數冇原因,事後咩菌都種唔到。」流感除可引起急性腦脊髓炎,還可引致腦膜炎、心肌炎,初期病徵均以發燒抽筋為主。
溫水抹身助散熱
韓錦倫解釋,一般抽筋可在10至15分鐘自行消退,並不會在24小時內再抽筋。若小孩抽筋次數頻密,應盡快到有腦科支援的醫院求醫。半歲以下、6歲以上、或首次抽筋者也應即時求醫及作詳細健康檢查。
孩子一旦發燒,家長切勿用冰水或火酒散熱,「咁樣會收縮毛孔,熱力屈住喺身體入面,反而會更高燒。」家長應用溫水替小孩塗抹全身,讓毛孔擴張,並讓水珠蒸發帶走熱力,體溫可於五分鐘內消退。
話你知:4%小童發燒時抽筋
中文大學兒科學系副教授韓錦倫解釋,發燒時抽筋源於遺傳及神經系統尚未成熟,約4%小童發燒時會抽筋,以男童居多,年齡主要為半歲至6歲,近半數首次抽筋後會「復發」。發燒及抽筋只是病徵,多數不會影響健康,逾九成個案無大礙,但有極少數與腦炎等致命疾病有關。
兒童發燒抽筋Q&A
Q:發高燒會否燒壞腦?
A:多數不會。本港兒童發燒時的體絕大部份在41℃以下,有研究指持續逾41.7℃的高燒才有機會破壞腦部。
Q:發燒時應否敷冰或塗火酒散熱?
A:不應該。冰或火酒會令毛孔收縮,小孩反而無法散熱;家長應用水為小孩塗抹全身,讓毛孔擴張散熱。
Q:孩子抽筋時,家長應否按着他,以防他弄傷自己?
A:不應該。用力按着小孩,反而造成瘀傷。家長應讓小孩側卧,以免嘔吐物吸入肺部,並移開周圍硬物,避免他撞傷。
Q:孩子抽筋時,家長應否讓他咬着手指或匙羮,避免咬斷舌頭?
A:不應該。本港從未有個案因發燒抽筋而咬斷舌頭,上述方法反而會咬傷手指或牙齒。
資料來源:中大兒科學系副教授韓錦倫、港大兒科學系教授黃珍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