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打機易患彈板指<br>手指常用力 專業人士求診日增

愛打機易患彈板指
手指常用力 專業人士求診日增

【本報訊】很多人電子遊戲機不離身,爭取每分每秒打NDS或PSP遊戲,但過於沉迷小心一覺醒來,大拇指會忽然「罷工」而動彈不得。骨科醫生警告,很多年輕的專業人士每日工作加上娛樂,十多小時都用電腦及電子遊戲機,令大拇指長期勞損,出現「彈板指」(Triggerfinger)症狀,大拇指關節因筋腱發炎不能活動,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記者:鍾麗霞

骨科專科醫生林國基指出,近年越來越多專業人士,因長時間使用電腦及打機令手指及手腕受傷求診,他們普遍的共通點是長時間使用電腦、電子記事簿及手提電子遊戲機,「返工嘅時候一日喺辦公室對住部電腦最少九至十個鐘,搭車、食飯又打機或者用電子記事簿,一日有十幾個鐘都係摸住個鍵盤,手指同手腕好易受傷。」

症狀麻痹腫痛

彈板指常見於經常要手指用力的人士,患者因為肌腱及腱鞘過度磨擦而發炎,久而久之,更形成了結節,嚴重者更會因關節卡住,令手指不能完全伸直,患者手指屈曲及伸直時會發出「咯咯」聲,類似彈板發出的聲音,因而得名。
林國基指出不少專業人士因經常打鍵盤,令手指易出現勞損,再加上每天打數小時的PSP或NDS遊戲機,大拇指特別容易患上彈板指,也曾有股票迷長時間㩒股票機,令手指「無時停」,增加勞損風險。
常見的彈板指的初期症狀包括患處麻痹、痠痛及腫痛」,嚴重者無法屈曲及伸直。林國基表示需先確定導致彈板指的根源,再建議患者減少用電腦或打機的時間,患病初期可以物理治療及服藥紓緩病情,通常一至兩周內患處可「鬆番」,若已惡化則要注射藥物甚至手術治療。
林國基建議經常使用鍵盤的白領一族,要培養多元化的興趣,不要只沉迷打機及上網,多參與戶外活動或運動,令手指關節及手腕有機會休息,每次打機或用電腦30至45分鐘便要休息一會,並多做手部的鬆筋運動。

小童玩Wii傷大腿

【本報訊】一名平日不做運動的小童為何會拉傷大腿肌肉?原來與打Wii有關。體感型電子遊戲Wii近年大受歡迎,也是不少家庭一家大細的重點娛樂活動,但家長若放任子女長時間玩Wii,隨時因體力不繼或不按指示玩遊戲而受傷。
骨科專科醫生林國基表示,曾有一名7歲小童因大腿痛由父母陪同求診,診斷後發現是大腿肌肉拉傷,但小童平日幾乎不做運動,按理不會拉傷肌肉,細問下才發現小童的父母上月購入Wii遊戲機,小童經常沉迷打Wii,近日更挑戰一款瑜伽遊戲,但由於以往缺乏運動,筋腱僵硬,一不小心便拉傷了大腿。
很多Wii遊戲也結合運動,過度沉迷等同於運動過量,容易引起筋骨勞損,嚴重可引致關節退化,故建議市民玩Wii前要做熱身運動,對難度高的遊戲應量力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