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一蹴而就踏上康莊大道的球員只屬少數,其餘大部份出身平凡的球員只可盼望透過二線聯賽這階梯,跳到歐洲大陸的世外桃源……可這是踏腳石,抑或是絆腳石?
開季時間尷尬
因氣候、傳統等因素,瑞超、挪超和美職的賽期有異於8、9月開鑼的歐洲主流聯賽,別地鬥至最後直路,他們才睡眼惺忪地醒來,本來也問題不大。
北歐眾將即使能與歐洲大陸實力接軌,惟正值收「咧」的球員,卻很難保持當「弗」狀態,導致在歐洲賽總是啞巴吃黃蓮,例如今屆歐協的「黑馬」洛辛堡和白蘭恩,收爐後的演出瞬即走樣;惡性循環導致北歐球會難現突破,就連該國的整體聯賽評分也不可能獲得提升。那邊廂,美職賽期是沒有衝突,但在轉會市場的爭奪中,美國人與瑞、挪兩地同樣面對尷尬的歐洲轉會時間。
其次是對於大牌球星來說,二線聯賽無疑缺乏吸引力,若要增加星味及質素,只能無助地等待某些具人情味的球星如軒歷拿臣等「認祖歸宗」,在黃昏時份回國落葉歸根。
再說,美職聯逐漸把目光放到全球市場,但北歐球壇卻貫徹該國人民與世無爭的心態,一直沒有周詳的市場推廣,亞洲球迷暫無緣欣賞該兩國聯賽的直播,而歐洲人亦不過是每周看到一仗比賽而已。沒人留意,那怕你遇神殺神亦只徒勞而已。文:阿呢斯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