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美國經濟衰退迹象漸明,中國出口美國的增幅亦急速下滑,去年10月仍有13.5%增長,今年1、2月已變成微增0.4%,美國呼籲中國加速人民幣升值,刺激消費之聲不斷,中國政府本身亦開始推出一連串措施,應對出口增長放緩並推動經濟轉型。
產值佔中國GDP逾半
有兩個政策是在兩會期間發佈的,包括一是銀監會要求各銀行,即使貨幣政策從緊,也要確保全年對小企業貸款增幅,不低於全部貸款的平均增速;二是國務院公佈了一系列加快發展服務業的政策實施意見,不但降低註冊資本門檻至3萬元人民幣,並再次提到加大對中小企融資支持力度,從中可看出,中央政府對促進中小企發展的重視程度正在提高。
07年全國有3292.84萬戶民企及個體戶,增加6.99%,其中民企數目551.31萬戶,增10.69%,個體戶數目2741.53萬戶,增5.62%,他們主要集中在第三產業(尤其是批發零售、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其次為製造業,這些中小企產值不但佔中國GDP逾半,去年中國新增職位1204萬個,當中1003.91萬(即83.4%)便是由中小企提供。
被迫向地下錢莊借貸
雖然中小企在國民經濟貢獻良多,但他們過往可以說遭政府以至金融機構忽視,在資助和貸款貼息補助的政策傾斜下,融資難是他們的普遍困擾,境內外上市民企至今不超過500家,能夠獲得銀行貸款的中小企也不足10%,許多中小企被迫從地下錢莊、民間借貸、擔保公司以及典當行高息貸款。
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活下來」,中小企無論在創新程度以至適應經濟變化的靈活度,均較大型公司好,中國要刺激內需,穩定就業,建立創新型國家,不培育第二及第三梯隊,單靠國企無可能達標,中小企沒有好日子過,國企亦必受連鎖影響。
於是,扶持政策近年開始轉向「大小兼顧」,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曾在兩會期間表示,該會原先設在統計部的「完善小企業金融服務工作領導小組」,已改設在監管一部,由直接負責五大商業銀行的監管一部,直接統籌對小企業的金融服務。
發補助解融資問題
為解決中小企資產規模細及財務訊息不透明,內地商業銀行不大願意向中小企提供借款的問題,國務院在加快發展服務業的實施意見內,便建議進一步推動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積極搭建中小企融資平台,國家中小企發展專項資金和地方扶持中小企發展資金,要給予合條件的服務企業,重點資助和貸款貼息補助。
此外,深圳創業板亦快將推出,最低市值要求只為3000萬元人民幣,可望為中小企提供另一集資途徑。
不但政府機構態度轉變,連各大商業銀行,在外資行紛紛打中小企主意之下,態度也隨之改變,紛紛表示願意增加向中小企貸款,困擾中小企的「融資難盼」相信今年起已出現曙光。
記者:龍婉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