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日凌晨1時及2時30分,消防處蛙人成功由被撞沉的烏克蘭補給船船艙內,先後撈出兩具船員屍體,隨即由船隻送往大欖水警基地。這是沉船海難後,18名船員困船艙第3日,消防蛙人首次撈出屍體。昨天傍晚消防蛙人偕來港的廣州打撈局內地潛水員一起潛入海底,確定甲板休息艙位置後,根據指示用繩纜將休息艙的艙門綁穩定位,然後進行打撈及取得進展。
海事處及消防員昨日繼續在大嶼山對開海面搜索,海事處處長譚百樂及廣州打撈局人員出海,視察現場環境及商討打撈計策,出事的烏克蘭補給船船長,亦有到場協助。廣州打撈局一名官員稱,現正積極進行準備工作,而號稱「亞洲第一吊」的廣州打撈船「華天龍」號將按計劃於本周五抵港。
準備工作起碼要7天
廣州打撈局派出的「南天馬」號打撈船,用纜索將沉船綁穩定位,並派蛙人潛入水底勘察,負責人稱,現場水深流急,蛙人只能每天四次、每次僅有兩小時的平潮期作業,由於沉船數據、圖紙資料不足,搜索產生困難。至昨午5時,有船公司職員取圖則出海交給打撈局人員。
昨日消防蛙人輪班潛入水底搜索,連日來下水20多次,消防處港島離島及海務總區消防總長周榮德稱,現場除水流湍急及能見度低,初時只能根據船長口述,難以確定沉船整體情況,直至取得圖則,獲知在起重機甲板右方10米遠,有一個船艙入口。
周榮德說,消防蛙人已確定起重機位置並綁上引繩,「有一個方向感畀蛙人摸索10米外嘅門,海底視野好低,要搵到唔係咁易」,他說,海底能見度僅半米,要趁轉流時下海搜索,「通常潮漲或潮退定時,水底暗湧冇咁大,好彩嘅話有一個鐘頭做嘢。」現在已找到艙門,並準備進入船艙搜索。
華天龍號來港打撈,會用鋼纜固定沉船,並將其翻正並吸走船上積水,然後吊出水面,但消防處估計,穩定沉船的準備工作需時一個星期,周榮德稱,「用鋼纜由船左邊穿去右邊,又由右邊穿去左邊,由幼鋼纜、中鋼纜到重鋼纜,以一隻咁大嘅船,我哋理解準備工作起碼要做7至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