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在第四次總統直選中慘敗,謝長廷、蘇貞昌都表示民進黨要深刻檢討,但迄今民進黨內的主流聲音,仍是將敗選歸咎於陳水扁政績不彰、歸咎於馬英九的明星效應、歸咎於傳媒偏幫藍營,甚至說支持綠營的選民人數有所增長,民進黨其實並沒有輸。
新生代遠離權力
的確,民進黨的候選人可能不是輸給國民黨對手,而是輸給陳水扁。自陳水扁在2004年連任總統後,民進黨在2005年縣市長選舉和今年初立委選舉中都是慘敗,藍營訴諸對陳水扁政績投票的策略一再奏效。
問題是,民進黨為甚麼沒能力制衡陳水扁?為甚麼黨內改革的聲音被壓制、改革派被迫離黨出走?只能說,原本充滿活力的民進黨機制,已被權利的毒汁侵蝕,太多人依附於陳水扁的權力而不自醒,因此,還有人指摘敗選的原因在於同扁切割,也有人失敗時拿陳水扁當擋箭牌。
而將大選的敗因歸咎於馬英九的明星效應,除了令人感覺主事者太過卸膊之外,也令人感到民進黨人才凋零的悲哀。民進黨為甚麼沒有自己的明星?現時活躍在台上的民進黨要人,多是20多年前創黨時的元老,新生代還遠離權力中心。
至於傳媒取向,台灣不少報章、電視台,一向藍、綠立場鮮明,每逢大型選舉,都是各為其主(包括廣告客戶及讀者群),半斤八両,說不上輿論偏幫那個陣營,而一些挺綠地下電台今次倒戈挺馬,恐怕責任也不在藍營吧?
不檢討施政方略
如果民進黨仍然只是檢討選戰策略而不檢討施政方略,不能觸及黨內機制、人才問題,而是滿足於強詞奪理,不難想像,如此脫離民意、不知民間疾苦,如此脫離世界潮流、不知中國大陸開放所帶來的商機,不只四年後無法撼動馬英九,恐怕在明年的縣市長選舉中,南部七個綠色執政縣市還能保住幾個都有疑問。今次總統選舉,綠營得票只在5個縣市領先,輸了20個縣市,警號已經鳴響。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