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萬與八萬五 - 李怡

九萬與八萬五 - 李怡

台灣選舉活動中創造了一個名詞,「九萬」。國民黨馬蕭配出了一種小吊飾,是一隻「九萬」的麻雀牌,吊飾旁有一塊小膠片,一面刻上「馬英九蕭萬長」,另一面刻上「全台灣都在聽這一隻」,國語打麻雀叫糊叫「聽牌」,全台灣叫糊都是叫「(馬英)九(蕭)萬(長)」,而終於也糊出了「九萬」。
「九萬」的食糊,使我想起董伯的「八萬五」。有一個政治笑話,說董伯與另三人在打麻雀。董伯做萬子,三人都想出萬子給他食糊,但打各隻萬子他都不食,後來他說,「我叫的是八萬五嘛!」
「八萬五」糊不出,而「九萬」糊出,是很有意思的事。因為「八萬五」是一個未經民意授權的欽定特首,為了要建立功業而相當主觀的憑空定下的目標。就像根本沒有這隻牌而要叫這隻牌一樣荒唐,糊不出是必然的。「九萬」則不是。它是全體選民投票授權而產生的領導者,而且是基於對上一任的厭惡而作出的理性、成熟的選擇。就像有「九萬」這隻牌一樣,糊出乃勢所必然。
「九萬」的創意除了送小吊飾之外,馬蕭總部青年團還推出漫畫廣告,說民進黨打牌老摸不到「九萬」,搞得全台八年都沒食糊,動畫人物一直喊,「我要連莊(冧莊)不要停(廷,指謝長廷)」,「我要九萬不要輸(蘇,指蘇貞昌)」。
民進黨競選總部反製了一個網絡廣告,講胡錦濤打麻雀,自摸到「九萬」於是食糊,誰料是詐糊(騙胡)。網絡呼籲麻雀友要小心,別被人食詐糊而不知。
除了「九萬」,馬蕭競選總部還提出「馬上,就會變好!」來為馬英九造勢,也具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