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上周四顯著下跌,幸好美股周四晚顯著回升,或者可以為恒指今日帶來一點支持力。市場持續對港股見底抱有很大的期望,但最終卻令不少投資者失望,所以恒指就算真的可以反彈,幅度有多少仍是難以估計,短炒似乎仍是最佳策略。
信心問題延至商品市場
事實上,連商品期貨亦出現拋售潮,這實在令不少投資者感到意外,尤其是黃金一直是市場的避難所,如今卻逃不過急跌的命運,這反映出投資者的信心問題,已逐步蔓延至所有投資市場上。當然,商品期貨急跌,很多投資者都認為是由於貝爾斯登財政出現問題所影響,這一點我亦不否認,但如果貝爾斯登出事,便令商品期貨出現斬倉潮,那麼這是否代表了投資市場資金緊絀的問題,遠比市場嚴重?而與此同時既然商品市場斬倉可以引發骨牌效應,拖累全球股市的表現,那麼今次斬倉潮過後,會否有其他金融機構出現問題,這將是另一值得留意的問題。
除了商品期貨急跌,會否導致其他金融機構出現問題令市場關注外,投資者最關心的當然還有一眾資源股會否跟隨持續下跌,因為當早前商品價格持續急升的時間,不少資源股其實沒有跟隨向上,如今商品價格急跌,這些資源股又跟隨下挫,難免令投資者質疑到底應以甚麼準則,去買賣資源股。
其實,商品價格持續上升,未必一定利好資源股,主要原因是就算以上游業務為主的資源股,其開採成本亦會因為商品價格上升,而受到壓力,從而影響其盈利表現,其中紫金礦業(2899)及招金(1818)近日公佈的業績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同時亦令此兩股的股價在業績公佈後顯著下跌。
市盈率偏低仍遭拋售
意想不到的是中國石油(857)亦步其後塵,而既然市場一直看好的上游資源股業績都出現問題,更何況在港上市的資源股,不少主業都是下游業務,自然會更受商品價格高企的影響,而令業績受壓。就算近日商品價格急跌,理應紓緩他們的成本壓力,但奈何市場更關注的是他們的售價可能同樣受到壓力,因此就算不少下游資源股的市盈率處於單位數,但投資者依然作出拋售行動。
而更重要是如果全球經濟持續放緩,市場對於金屬、石油等產品的需求亦會下降,既然如此,資源股似乎暫難有起色,投資者不應抱有太大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