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擺脫「中國因素」的台灣民主走向成熟 - 李怡

蘋論:擺脫「中國因素」的台灣民主走向成熟 - 李怡

台灣大選投票的前一天晚上,筆者見到一位對台灣財經有深入了解的人士,他跟筆者說的第一句話,就是馬蕭必勝,不可能翻盤,因為當天的股市大漲187點,把台股推升至8500點。而且上漲的都是偏藍的股(三通或大陸概念股),偏綠的如台鹽反而下跌。他認為這是資金看好馬蕭會贏,從而在投票前「馬上」入市的原故。資金走向從來都是政治走向的指針。
自台灣大選開打以來,國民黨馬蕭配一直領先民進黨謝蘇配二十多個百分點。但到了投票前一周,開始禁止媒體公佈民調,而據一些仍在做民調卻不公佈的媒體中人透露,兩組候選人的差距已拉近,有的說只差七個百分點。由於民進黨向來有不接受民調的隱性支持者,因此翻盤的傳言不絕如縷。選情顯得緊繃。
甚麼因素導致差距拉近?按正常國家的普選行情,以民進黨執政八年的不堪政績,扁政府的貪腐,以「國」為「家」(即口頭上為國,實際上為家),掌權者朝令夕改,前言不對後語,頻頻上演騙術奇譚,老百姓真是受夠了。在這種情形下舉行一人一票的普選,執政黨豈會不輸?
然而,台灣每一次選舉,都有一個外來因素在發酵,這因素就是對岸的中共因素。中共每次在台灣選舉前都擺出恫嚇姿態,刺激台灣選民加強主體意識,感情上更傾向以代表台灣人為號召的民進黨,促使民進黨連續兩次在大選中獲勝。在這次大選前,民進黨先是針對蕭萬長提出的「兩岸共同市場」的發展經濟概念,猛攻這是「一中市場」,並簡化為台灣將會「男人無工做,女人無老公」的話語,又說台灣男人都到大陸包二奶,大陸遊客將在台灣公園把「談吐」變為「吐痰」。這種曲解與簡化,明眼人自然明白其荒謬,但有人認為台灣不少人會輕信。

另一個中共因素的影響,就是近日發生的西藏事件及溫家寶講話。鎮壓西藏畫面透過新聞強力播放,溫家寶又表示,「台灣和西藏都是中國統一、主權領土完整的問題」,這都成了民進黨在選前大打中國牌的武器。溫家寶又提到,台灣前途由中國人民包括台灣同胞決定,使民進黨再翻馬英九舊賬,因他說過統一問題由兩岸人民決定的話。儘管馬一再重複台灣前途由台灣人民決定,但謝營仍揪住這議題不放。
中國因素,使台灣雖毫不猶豫地走上民主普選的道路,但選民不能純粹以執政黨的政績、經濟與民生、政黨的表現來表達投票意願,而無法擺脫外來的中共因素。
這是選前有民調顯示兩組候選人差距縮小,及許多人憂慮馬蕭勝算會翻盤的原因。然而,最終的投票結果,顯示台灣民眾沒有受中共因素所影響。選民過去既表現出不會懾於中共的恫嚇,現在則表現出不會受誇大的「中共威脅」所欺騙,而把選票投向「以國為家」的政黨。
民主歷練已使台灣選民擺脫外來的中共因素,而走向成熟。台灣民眾的理性與成熟,是台灣民主最大的跨步,是台灣的驕傲,也是華人社會的驕傲。
擺脫中國因素的台灣民主,也必然催生擺脫中國因素的台灣政治。過去八年民進黨執政的拒絕三通等限制兩岸經貿往來的措施,表面上是拒共、反共,實際上是違反經貿正常往來的「中國因素」在作祟。一中市場不是要台灣經濟與大陸融為一體,而是要台灣不要因為政治因素而放棄大陸市場。
排除中國因素的台灣政治,將使兩岸統一更為遙遠。馬英九當選,絕不會有利於「統一」。但如果中共願意接受台灣人民、朝野對主體性的共同認知的話,與沒有大中國情結的台灣當局協商和平,就不會是沒有可能的事。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