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秘史 - 雷競璇

清宮秘史 - 雷競璇

剛開幕的香港國際電影節,有一個名為「大時代,小故事」的朱石麟專題,當中有《清宮秘史》,此片故事其實一點不小,還捲進了現代史上一場很大的風波。
影片拍攝的,是甲午戰爭到八國聯軍的一段歷史,既有社稷興亡的國仇,又穿插慈禧、光緒、珍妃之間難以理清的家恨。現在重看這部電影,也許不再有朱石麟時期的神秘,大小人物在歷史洪流中不由自主的掙扎浮沉,仍然令人為之唏噓。
影片一九四八年在香港拍攝,屬於當時的超級製作。抗戰之後,上海電影業的資金、人才、技術都「避難」來了香港,準備以之為基地,大展拳腳。《清宮秘史》從編劇姚克、導演朱石麟,到主演的周璇、舒適、唐若青、洪波,都是當時的一流人物。影片完成後,發行各地,五零年初在北京放映,又剪成一個國際版在美國公映。只是好景不常,香港電影在內地的發行受到禁制,投下巨資拍攝此片的永華公司破產收場,之後,這部哄動一時的大製作沉寂無聞。
然後到了一九六七年,忽然出了一個姚文元,在一月號的《紅旗》上發表了殺氣騰騰的長文,攻擊當時主管文宣的周揚,裏頭提到《清宮秘史》是一部賣國電影。到了五月,又出了一個戚本禹,在《紅旗》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愛國主義還是賣國主義──評反動電影《清宮秘史》〉的文章,「文革」烈火也就焚燒起來了。這是繼一九五一年《武訓傳》後,另一部因應政治鬥爭而被選中的影片。
至於朱石麟,他來不及經歷往後的洶湧波濤,六七年一月四日,香港《文匯報》轉載了姚文元的文章,他翌日讀到,當夜心臟病發身亡,逝世前還向女兒詢問姚是甚麼人。朱石麟三十年代開始拍電影,日本佔領上海時沒有離開,抗戰之後捲入附逆嫌疑,完成《清》片不久,就進入香港的左派,主持鳳凰的影片拍攝,想不到最後的致命一擊,來自遙遠的北京。他泉下有知,聊可告慰的,是內地始終沒有點名批評他,算是「止罪文章不罪身」了。「清宮秘史」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