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apple:環保校園冷飯菜汁變肥料

Greenapple:環保校園冷飯菜汁變肥料

每逢午飯時間完畢,小五生陳樹熙會捧着膠兜走遍全校,收集同學吃剩的飯餸,再倒進廚餘機,製成堆肥(有機廢物處理)來種菜。本港共有11間學校購入廚餘機,每年共可處理逾5.5噸廚餘。
聖公會榮真小學的環保大使陳樹熙說,希望市民「惜飯如金」,減輕堆填區壓力,「如果我哋唔身體力行,天氣會越來越反常,到時香港可能會有龍捲風!」
聖公會榮真小學主任陳文英表示,上學年畢業生為回饋母校,合力資助校方購買廚餘機,由環保大使每天收集廚餘。此機為本港唯一有售的家居廚餘機,高約一米,設置隔臭系統,內有特製細菌分解有機物,可在4至48小時內把廚餘變成堆肥。園藝小組再把堆肥灌溉學校的農地,種出蘿蔔、生菜及菜心,讓學生帶回家煮食。

使用廚餘機增至11校

陳文英承認,引入廚餘機的教育意義大過實際環保效益,「學生帶自己種嘅菜返屋企,家長整完蘿蔔、豬皮、魚蛋攞返學校食,自己種嘅嘢特別好味,小朋友會更加珍惜食物。」校方兩年前曾與政府部門洽談飯盒及廚餘回收計劃,但最後不了了之。陳文英希望港府可提供回收機構的聯絡方法,「就算政府唔同我哋做,都起碼俾我知道邊度有得回收」。
代理廚餘機的添惠環保負責人盧添發表示,現時有8間學校正使用廚餘機,未來一年將有3間學校加入。以每部廚餘機每日處理3.2公斤廚餘來計算,11間學校每學年可處理5.5噸廚餘。
盧添發促請政府盡快實施堆填區徵費,間接推動環保回收業,「除咗建築廢料,𠵱家堆填區來者不拒,啲食肆點會嘥心機拎去回收。」環保署將在小蠔灣興建有機廢物處理廠,把廚餘製成堆肥,但香港有機耕種農地甚少,未必能完全吸納。
環保署回應稱,該署正在研究小蠔灣有機廢物處理廠最終採用何種技術及將會產生的堆肥量,並將接洽用家,確保所有堆肥物盡其用。
記者:白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