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富足取代物質生活

心靈富足取代物質生活

躲在喜馬拉雅山腳的不丹,向來有「喜馬拉雅山香格里拉」的美譽,由此美譽,可以想像到一片淨土、一個世外桃園。雖然是世界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但這個小國卻是全球第八個最快樂的國家。原因之一,是前國王辛格.旺楚克首創以國民快樂指數(簡稱GNH)取代國內生產總值(GDP),作為衡量國家發展的依據。

99年才開始有電視機

不丹的東、北、西三面和中國接壤,南部和印度交界。夾在兩大國之間,不丹恍如絕世隱士。在38,000平方公里的國土上,沒有一棟高樓大廈,沒有塞車問題,670,000人口活在這片人間淨土之上。
不吃人間煙火,但總得餬口。不丹的63%就業人口,主要從事農、牧、林業;由於水力資源豐富,出口電力是不丹一大經濟支柱。比起很多國家,不丹的物質生活是貧乏的:25%人口每天只靠一美元餬口,生活在貧窮線下,甚至要直至1999年才開始有電視機。
但知足常樂,不丹人對半世紀以來的發展依然甘之如飴:1960年代她沒道路、沒學校、沒醫院,但現在醫療和教育都是免費的;國民壽命,則由40歲大幅提高到66歲。

農業是不丹的重要經濟支柱。兩名農民擺地攤售賣農作物。 路透社

快樂參數作施政依歸

物質慾望不大,更重要是追求快樂。「國家快樂委員會」主管特沙泰姆說:「作為一個佛教國家,精神上的富足,對我們很重要。」他指出要快樂,就要維護環境、文化和傳統。
要不丹快樂,就是立國之本。因此,當局訪問了1,000名國民,擬出一系列量度快樂的參數,再根據這些參數,擬定新政策或計劃,對國民心理質素、健康、教育、生活水準等方面的影響。今次參選的兩個政黨都誓言繼續支持以快樂立國的概念,令國家永遠都是香格里拉。
法新社/《蘋果》資料室

不丹國王親手推開民主之門,讓孩子將來投票替國家作主。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