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小吃 - 程步奎(詩人學者)

廈門小吃 - 程步奎(詩人學者)

到臺灣講學,朋友請客,席上有一對新認識的廈門夫婦,先生是歷史學家,沉默寡言,一語不發,愣然坐在那裏,像他研究的碑記與墓誌銘一樣。朋友們知道我離鄉近四十年了,長久不回臺灣,問我,平時也想念什麼童年時候的吃食嗎?我說,時常想起豬血糯米糕,而且是蒸的才好,煮的、炸的都不好吃。蒸透了的豬血糕,用竹簽插住一長條,比雪糕略窄,正反前後抹上辣醬,沾滿花生粉與芫荽,香味與口感真是特別。說到豬血糕,我就想起自己匆忙跑過長長的巷弄,手裏攢着兩毛錢,奔向巷口的零食攤,饕餮兒時的美味。其實,豬血糕的味道並不細緻,經不起細嚼慢嚥的品賞,絕對得不到美食家的青睞。不過,豬血凝起的顆粒,粗粗的,沙沙的,質地像糙米,糯米則粘軟有彈性,蒸在一起,倒是陰陽相濟,剛柔調和,吃起來渾身舒暢。
墓誌銘突然發話了,沒錯沒錯,豬血糯米糕的確要蒸的才好吃,我們在廈門也吃的,是廈門小吃嘛。看到他從千年沉寂中突然蘇醒,我趕緊說廈門小吃很好,我每次都去一家百年老店,在中山路後面那條街上,叫吳什麼的。墓誌銘高興起來,像秦俑復活了一樣,眉開眼笑,只差還沒手舞足蹈,大聲回應,是吳再添啦,小吃種類多得不得了,燒肉粽、魚丸湯、蝦麵、芋包,都很好吃啦。墓誌銘夫人也笑顏逐開,參加討論,是啦是啦,吳再添的蝦麵味道真的好,湯底是用蝦殼、蝦頭剁碎,和豬骨一起熬煮成的,真材實料呢。魚丸湯也好,配上胡蘿蔔片、芹菜、薑片,再灑一點胡椒粉,淋上麻油,哇,真香。墓誌銘不等夫人講完,急急插進來說,還有油蔥粿、炒五香、沙茶麵,哇,廈門小吃很多呢。
廈門夫婦一興奮,又啦又哇的,帶動了席上的氣氛,紛紛七嘴八舌,擾攘起來。一位剛從廈門訪問歸來的學者說,有人帶他去吃一種海裏的沙蟲,是蟲呢,以前沒吃過的。我說廈門叫土筍凍,是海裏的沙蟲沒錯,口感很特別,不過,更好吃的是廈門的冰凍小章魚,真是爽脆無比。廈門夫婦聽我這麼說,都連連點頭,面帶驕色,接着話頭說,天下第一,無可比擬。雖然聽來似乎大言不慚,像是誇張吹牛,卻離事實不會太遠,因為我也算是吃遍天下了,記憶中,只有希臘愛琴海島上吃過的橄欖油炙烤小章魚,有着清澈海水的淡淡鹹味,堪可比擬。
我說廈門這十幾年來還有個新口味,煎蟹,很好吃,就是稍微鹹了點,不符合醫生給我的規定,可是真好吃,吃的時候就忘了醫生的囑咐。廈門先生開懷大笑,說太太是同安人,最會做煎蟹了。太太在旁插了一句,煎蟹不鹹不好吃,下次來廈門,到我家來,做給你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