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男士因有嚴重痔患,本獲廣華醫院安排切除手術,惟手術前被指心跳過速而取消,並排期20個月後覆診,手術無期。事主質疑該院漠視病人需要。個案經本報跟進,事主獲安排於一個月後補回手術。有外科醫生指,痔瘡為常見都市病,如已出現脫肛及出血,應及早求醫接受治療,以排除為癌腫的可能。
讀者林先生患有痔瘡,近年病情惡化,痛楚外,更有屙血及肛門突出,令他坐立不安。去年12月初,獲安排在廣華醫院接受切除痔瘡手術,原定入院翌日動手術,最終卻橫生枝節,「第二朝量完血壓,醫生話我心跳太快,取消手術;姑娘淨係叫我番去等安排。」林先生質疑,自已一向身體狀況良好,何以出現心跳過速問題,而院方不但沒解釋,又未有告知確切手術日期,令他非常憂慮。
他不滿地說:「出院後1月中時覆診都未有新手術期,再約下一次覆診時間,竟然排到09年,20個月後先覆診,隔咁耐先再做手術,個痔瘡會嚴重影響生活,開工都好唔方便。」
本報轉介完成手術
廣華醫院回覆,林先生接受痔瘡切除手術需全身麻醉,因其心跳過速,對手術構成風險,故臨時取消,事後醫生一直為其跟進檢查,已排除甲狀腺引起,相信是心臟問題造成。一般被取消手術的病人,院方會酌情處理,安排在約八周內再做手術。最終林先生個案在本報轉介後,於3月5日完成痔瘡切除手術。
檔案編號:0127005
專科意見:脫肛須速求醫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外科顧問醫生鍾志超指,痔瘡常見於都市人與曾生育婦女,成因與不良飲食及如廁習慣有關,肛門靜脈血管長期用力,造成膨脹形成,如痔瘡有便血,或肛門突出痛楚,必須盡快求醫,排除癌腫可能性。
鍾醫生指,痔瘡變得痕癢、發炎、痛楚或出血,形成痔患,才需治療。「痔瘡唔會變癌,如大便時感到心跳加速、流汗同頭暈,可能係便血造成貧血。無論如何,如廁後見血或肛門突出,要即刻睇醫生,確定唔係癌腫。」他又表示,如僅是內痔或外痔,可用手推回肛門,又沒嚴重痛楚流血,醫生可以打針或橡皮圈結紮方法治療,令膨脹了的血管收縮。若已脫肛,便要進行手術。
公立醫院於01年引入痔瘡槍,可在病人體內切除痔瘡,減少發炎機會,病人一周後可上班,但要視乎病人情況是否適合,及需自費約4,000元購買。
社會服務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傳真:3711246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