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十二屆總統大選和平落幕,國民黨歷經八年磨煉後,終於在民意的支持下,以壓倒性的多數票贏得勝利,重新奪回政權。大選吸引了數以百計島外媒體採訪,台灣的民主進程,再次通過媒體向世人展示了令人艷羡的風采。
台灣的民主已走在華人世界的前列,這已是世所公認的。雖然選舉可能耗去不少的金錢,雖然在選舉中曾有過多少令人不齒的攻訐與抹黑,甚至還會出現一些暴力乃至流血,但這些都不能淹沒台灣民主在華人世界中的典範作用,也令採訪的海外記者們大長見識。
政要開放滿足要求
這種見識在昨天的投票日表現得最為充份。媒體可以隨便索取政要們的投票安排,甚至包括地點和投票時間,記者昨天連趕多場政要投票,包括上午9時半副總統呂秀蓮在信義路投票,10時陳水扁在民生東路投票,下午二時半馬英九在仙岩路投票等,結果發現,這些政要的行程竟與安排分毫不差。
而且,政要們的開放度也出人意料。雖然他們走到那裏都有保鑣和警察跟隨,防範不謂不嚴,但只要媒體提出採訪要求,這些政要通常都會給予滿足,甚至可以面對面地和記者交流,其謙恭和禮讓的態度,令常採訪大陸新聞,見慣了領導人高高在上可聽而不可見的香港記者,不得不嘆服。
有台灣同行不無得意地炫耀,在台灣「記者比官大」,甚至警察見到記者也要讓三分,令香港記者聽來不可思議。「輿論監督和新聞自由是民主社會最重要的特徵之一,這也是台灣民主成熟的標誌。」特意從美國到台北觀選戰的中國著名異見人士王丹說。
記者:陳永階、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