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減息潮累滙市不穩

美減息潮累滙市不穩

為了應付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美國聯邦儲備局近日猛下重藥,除了向信貸市場注入大筆流動資金,還設立了新的貸款機制。在本月18日,聯儲局調低聯邦基金目標利率0.75厘,是不足兩個月內第三度大刀闊斧地減息。自從信貸風波於去年8月惡化以來,美國的基準利率已累計跌了3厘。
英倫銀行和日本央行等其他中央銀行,亦先後向市場「放水」,但迄今為止,未有一家央行如聯儲局那樣重手地放寬銀根。

各國未配合調節息口

英國和加拿大央行雖然加入減息行列,但幅度明顯不及美國。日本的利率原地踏步,而歐洲央行的息口自去年8月以來一直維持在4厘水平。大多數央行不是按兵不動,就是反過來加息。
聯儲局與其他央行的息差劇變,外滙市場反應最直接,美元兌其他貨幣首當其衝,現身陷1973年自由浮動以來最低迷的時期。美元在12年來首次跌穿100日圓,兌歐元和瑞士法郎均創下紀錄新低。
美滙不濟,以美元作單位的商品價格跳升,這使到其他央行的政策制訂者越益不安,擔心聯儲局的連番減息行動,將會加劇通脹,最終威脅到全球貨幣體系的穩定。
聯儲局採取如此強硬的措施,因為美國經濟有麻煩。然而,各國央行自有不同目標。聯儲局既針對經濟增長亦關注物價穩定,可是在大部份工業國的央行和少數新興經濟的央行眼中,首要任務就是要控制通脹。
事實上,聯儲局的取向未得到所有理事認同,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行長RichardFisher和費城儲備銀行行長CharlesPlosser,本月中議息時均反對聯儲局減息0.75厘。
其他理事卻認為他們有點兒杞人憂天。他們的理據是:首先,經濟轉弱有助壓抑通脹;其次,通脹預期值仍受控制;第三,一旦金融風波平息,利率可以迅速回升。
可是問題並非如此簡單,商品漲價以及美元積弱,都會增添美國的通脹壓力。
透過觀察通脹掛鈎國庫債券和普通國庫券的孳息差距,引伸出的10年期預期通脹率為2.5%。經現金流和通脹風險溢價調整後,預期通脹率更不止此數(見圖)。
對於聯儲局未來同樣可以大動作加息的講法,不少專家均提出疑問。信貸市場失靈引發的危機,不會一朝一夕煙消雲散,而且加息太急可能會引來另一場金融危機,所以,聯儲局就算有條件加息,應只會是循序漸進地進行。

與美元掛鈎國家重估利弊

聯儲局奉行低息政策,也導致滙市變得異常波動。隨着美滙狂瀉,其他國家的出口商難免叫苦連天。至於本身貨幣與美元掛鈎的國家,則要面對通脹急速加劇的問題,舉例說,沙地阿拉伯的通脹率攀上7%的27年高峯。
有迹象顯示,一些國家重新評估將本身貨幣與美元掛鈎的利弊,包括卡塔爾和阿聯酋。另一邊廂,中國等亞洲國家,已默許貨幣兌美元顯著升值。短期而論,這將會使到美元更加波動,因為新興市場央行減持美元儲備的揣測,勢將越炒越熱。
2008TheEconomistNewspaperandTheEconomist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