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致遠面對痛苦的事實

楊致遠面對痛苦的事實

13年前,「傑里萬維網指南(Jerry'sGuidetotheWorldWideWeb)」面世,成為不少上網初哥進入互聯網世界的啓蒙老師。該指南由兩位美國史丹福電機工程系學生──楊致遠(JerryYang)和費洛(DavidFilo)負責管理,列舉了兩人精挑細選的網站。其後,他們把其心血結晶易名為雅虎(Yahoo!),意謂「又一個化繁為簡的殷勤指導」(YetAnotherHierarchicalOfficiousOracle)。

四出尋方法阻收購

時間巨輪不停轉動,楊致遠延攬了一位行政總裁(CEO)去扶助雅虎的初期發展;之後科網泡沫爆破,他招攬另一名CEO協助公司度過難關。其間,另一對史丹福大學「孖寶」布林(SergeyBrin)和佩奇(LarryPage)創立的網上搜尋器Google,漸漸冒起頭來。可惜,雅虎當年錯過了吞下Google的黃金機會。如今Google大紅大紫,雅虎卻處於掙扎階段;楊致遠見勢色不對,去年6月更「出山」重掌公司。
在網上廣告市場,雅虎仍落後於Google,前者的股東仍活在陰霾下。上月,微軟(Microsoft)出價446億美元(約3479億港元),以現金和股票提出收購雅虎,為股東們帶來一線曙光。楊致遠卻未有一口答允,反而周圍尋找其他可行之法。其中一個方案,就是與擁有社交網站MySpace的傳媒巨擘新聞集團(NewsCorp)合作,而新聞集團將會以MySpace換取雅虎股票。
不過,新聞集團正忙於處理剛購下的道瓊斯(DowJones)業務,而老闆梅鐸(RupertMurdoch)近日更表明,無意與財雄勢大的微軟「拗手瓜」。另一個方案就是請求另一傳媒巨人時代華納(TimeWarner)相助,把入門網站美國在線(AOL)注入雅虎,作為換取雅虎股權的代價。惟兩者的強項都是在電郵、即時短訊和網上展示廣告(displayadvertising);再者,雅虎和AOL都讓人有盛年已過的感覺。

股東利益不容忽視

雅虎和AOL合作始終有一個好處,就是可能得到持有半成AOL股權的Google襄助。在洽談期間,雅虎視Google是友非敵,微軟才是他們真正的敵人。可是,上述兩個方案都無法為股東帶來即時的實質好處。微軟提出以現金和股票收購雅虎,另一邊廂MySpace和AOL都不是上市公司;在股東眼裏,微軟的開價自然較吸引。
現年39歲、剛為人父的楊致遠,不願意被微軟收歸旗下,但他最後可能別無選擇,因為他要對股東負責。正如很多父母都要面對的現實,放手讓子女出去獨闖是最痛苦的事。
2008TheEconomistNewspaperandTheEconomistGroup

美國10大網絡資產

網絡:Google
瀏覽人次:1.223億

網絡:微軟
瀏覽人次:1.213億

網絡:雅虎
瀏覽人次:1.130億

網絡:時代華納(包括AOL)
瀏覽人次:1.049億

網絡:新聞集團在線(包括MySpace)
瀏覽人次:0.752億

網絡:eBay
瀏覽人次:0.659億

網絡:InterActiveCorp
瀏覽人次:0.625億

網絡:亞馬遜
瀏覽人次:0.554億

網絡:WikimediaFoundation
瀏覽人次:0.514億

網絡:華特廸士尼互聯網
瀏覽人次:0.508億

註:數據截至今年2月
資料來源:尼爾森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