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規會設高度限制 海景物業更受捧<br>半山舊樓收購價值減

城規會設高度限制 海景物業更受捧
半山舊樓收購價值減

【本報訊】一向極具重建價值的中西半山區舊樓,是商家必爭之地,但在城規會昨日宣佈,在此區套上高度限制的金光箍後,相信會窒礙發展商未來的收購進度,出價會最少減一至兩成。而現時享有海景的高層單位,景觀得到保障,相信更受市場追捧。 記者:林志光 湯家明

昨日刊憲、涵蓋中西半山的分區計劃大綱圖中,城規會採納城市設計指引的梯級式高度概念,和考慮建築物之間的協調和視覺效果,再加上已進行的空氣流通評估,將區內由堅道/般咸道及堅尼地道開始,向上的一帶住宅及政府等用地,分27個高度級別,由主水平基準115米遞增至320米。

梯級概念限115至320米

由於半山區是傳統富豪聚居地,物業具抗跌力強升值力高的特性,故不少發展商一直覬覦區內舊樓,亦帶挈不少代收購的中間人如田生集團(8136)及良策測量行等受惠。但加設高限後,相信會增加收購難度,令生意減少。
萊坊測量師行陳致馨指出,早前發展商在該區收購上的出價已包含有高限風險,現時正式加設高限,區內舊樓的收購價值一定會受影響,粗略估計最少減低一至兩成。如業主未肯接受高限會降低物業價值的事實時,收購及重建進度便會放慢。

長實豪景閣重建受限制

部份預料有此一着的發展商,早已先為一些重建機會較大的舊樓地皮,向屋宇署取得重建的建築圖則,如太古地產在西摩道一帶的三個項目,取得樓高47至63層的圖則;信德(242)及新世界發展(017)收購中的美麗臺,也有50層高的圖則,上述項目的高度,都超過現時規劃圖內的高限。但長江實業(001)去年以10億元購入的中半山豪景閣,因未及時取得新建築圖則,重建只可維持現時近30層的高度。
中原地產助理營業董事李巍也認為,高限會減低重建物業的吸引力,但亦因有此限制,現時享有海景的高層單位,景觀得到保障而更受市場追捧。利嘉閣西半山區域經理柯遵標表示,以雍景臺為例,有海景與無海景單位造價相差15至20%,1座望青馬橋單位,呎價近1.2萬元,但2座向前望太古地產地盤的單位,呎價約1萬元。

太古的西摩道地盤,早已批出可建47至63層。

陳致馨估計,半山舊樓收購價會降一至兩成,業主應面對現實。

波老道地皮減6至12層

另外,勾地表內中半山波老道21至25號住宅地皮,高度限在主水平基準210米及230米之間,即約30層高,較之前減低6至12層。不過前方物業較低矮,地皮價值不致大幅減值,市場估計價值約60億至70億元。

波老道地皮高限約30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