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內心無關的冷熱知識 - 林夕

與內心無關的冷熱知識 - 林夕

卡夫卡道:「你本身就是問題,無需要再去尋找甚麼知識了。」
人之初,第一樣知識,大概就是懂得餓了要哭,然後是爸爸媽媽的發音,之後,就進入一個以追求知識為進步梯階的世界,知識改變命運,做為一個口號,叫得響過性格決定命運。冷知識這名詞的興起,更代表學識廣博可以用來炫耀,從知得比你少的人身上找回一點優越感。
有時候我會為不看書不讀報,未聽過鈍感力北極光微創手術,不知道青蛙會為了延續下一代而由雌變雄,何謂宏觀調控,對這世界發生的一切混沌如活在自己密室中的人可惜,覺得他們的視野比自己雙腳站立的面積還小,少了很多樂趣與體會。認為有識自然有見,有見識才不枉在地球上活這一場。
有時候我卻埋怨對讀書識字憂患始這七個字體體會得太遲,知得越多,越難以從世事抽身,知識往往讓我們從一粒沙中看到太多與快樂無關的智慧,從漂亮的說法看到醜陋。非常後悔接觸老子絕聖棄智的主張之前已不再如嬰孩般單純,看小王子只有羨慕的份兒。
好不好賴在教育制度的頭上,用母語或方便跟國際接軌的英語教學到頭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不斷對外在的世界追尋答案,而不曾重視如何發掘內心的問題。知也無涯,學貫中西的虛榮,令我們忘了每個人內在難逃千瘡百孔,了解自己,不需要博聞強記,憑的是誠實面對自己的勇敢,煩惱不能靠知識找出源頭,而智慧卻可來自無知的赤子。每次看見因考試成績不如理想而輕生的優材生,就會感歎知那麼多幹嘛,連自己的問題都沒有找到答案。

逢星期五至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