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我的朋友,時常會被我用一套法則提醒,我稱之為「營役之法則」,一套「知難行易」的法則。
在點破法則前,先談營役。我所說的營役,是每天都會發生的事情,如從經濟學來說,是每一單交易;從日常生活來說,是每一個行為動機;從社交活動來說,是每一次承諾的本質。換句話說,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基礎。
經濟學着眼於整個社會的供求關係,而我所說的營役之道,則着重供求之間的互動因素。正如「語理分析」協助理解哲學一樣,「營役分析」能協助理解經濟活動。筆者沒能力解說嚴肅的經濟學,不過時常覺得經濟學人說了供求之後,便立即躍跳到一連串經濟理論,中間似乎欠缺了一點什麼。
嘗試從工商管理的理論入手,配合現實生活所知所見,終於發現數十本工商管理巨著背後所說的,都是同一套脈絡,讓我歸納出一個結論:「平靚快,三項只能擇其二」,這就是「營役之法則」。
平是價格便宜,靚是優良質素,快是商品被創造,從供到求所需的時間。「平靚快」是三項極端,此消彼長,適用於任何商品、服務,甚至人際關係。但無論怎選,供求雙方只能選擇其中兩項或少於兩項。打算同時提供或要求三項者,往往不能兌現或滿意。
營役之法則於商品與服務所起的實際作用,大家應不難理解。而人際關係不能用價格衡量,但卻能用價格來反映。試想男人心儀一個女人,並想娶她為妻,有錢的為防競爭者,會大灑金錢買禮物取其歡心,務求以最短的時間奪得芳心。沒錢的則可以用時間,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男人願意等女人六十年,也足夠贏取美人歸了。
當大家嘗試用營役之法則看世界時,便會發現絕大多數時間都能配合起來。筆者提出的法則既是策略,也是戰術;既是目標,亦是手段。能運用自如者,才是真正理解營役之道的人。讀者不妨驗證一下,發現可能更多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