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br>危言聳聽推銷醫療融資 周一嶽:中產未來仲慘

專訪
危言聳聽推銷醫療融資 周一嶽:中產未來仲慘

政府推出六個醫療融資方案讓市民選擇,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承認,曾蔭權想推行融資,「我只係個messenger」,他又說醫療融資對中產階層影響最大,但按現時醫療開支上升速度估計,若不落實融資方案,中產未來「仲慘」,在社會的醫療開支承擔更多,希望中產人士理性分析,他強調「融資嘅回報係畀你一個保障」。

「我只係messenger」

政府過去多次推出醫療融資諮詢文件都不能成功推行,周一嶽接受訪問時強調,今次政府不會輕易放棄:「曾蔭權想推行融資,呢屆政府都想搞,我只係個messenger」。現時政府很希望聽到市民意見,收集意見後會收窄方案至兩至三個,一年後再提供更仔細數據。
政府建議六個方案包括社會醫療保障、用者自付、儲蓄戶口、自願私人醫療保險、強制私人醫療保險及個人健康保險儲蓄。政府至今收到超過200個市民電郵意見,他認為社會討論氣氛較以前好。
周一嶽並無承認當局是否傾向第六個康保方案,即市民支付月薪的3至5﹪用作購買強制醫療保險及儲蓄。但他補充,「保險只保到65歲,之後無保險就無醫療保障,由65至85歲死都有成20年,可能就要靠醫療儲蓄供落去。」
至於月薪3%不足買保險,若市民希望又有保險又有餘錢為醫療儲蓄,保險則可以只購買住院部份,門診自付,以月入一萬元為例,保費可減至208元,到65歲退休時就有7,000元餘錢,若月供5%,扣除每月保費後,到65歲更可餘錢356,000元。

「推返個波畀我哋」

他承認中產支付薪俸稅負擔了大部份醫療開支,未來融資後他們也是最受影響,他希望中產理性分析,「你𠵱家健康,但二十年後你會唔會有病?難保你可能有意外」,「融資嘅回報係畀你一個保障」。
市民就醫療保險索償投訴四年內倍增,周一嶽指出,若推行強制醫療保險,市民獲劃一保障,就不會出現索償爭議;市民又不滿政府並沒有要求僱主供款,他認為現階段應先選擇市民接受的方案才討論僱主供款問題。
中產動力成員潘建明指出,政府有責任為納稅人士提供醫療保障,不應把責任推卸給中產,「話中產唔畀錢會仲慘,就推返個波畀我哋,咁我哋交咁多稅嚟做乜?」
記者梁洵瑜

月入逾萬元市民日後強制醫療保

保險涵蓋範圍:住院服務、專科門診及長期病患治療
2011年每月保費:$293
2015年每月保費:$344
2019年每月保費:$419
2023年每月保費:$523

保險涵蓋範圍:只住院服務
2011年每月保費:$208
2015年每月保費:$246
2019年每月保費:$303
2023年每月保費:$384

資料來源:食衞局

服務不足
疫潮凸顯須擴大醫療服務

當醫療融資要掏市民口袋時,卻爆發流感高峯,逼爆公私營醫院,就算家長肯付鈔也無法為發燒孩子到私家醫院撲張床位,政府怎能說服市民為融資付費?周一嶽承認有必要擴大醫療服務,已要求訓練更多醫生及護士,私家醫院應增加透明度及實施臨床審核。
周一嶽指出,「急症室同內科病房平時都的確係幾爆,如果突發事件或者爆發疾病,要應付就有一定難度」,故有必要增加服務量,局方已要求增加醫科培訓名額,並撥款醫管局增加護士訓練。

私院欠缺透明度

至於私家醫院病床數目不足,私院批評土地政策阻礙私院擴展,他認為私院應先做好善用病床及臨床審核兩方面,「究竟啲地方放嘅病床有無充份咁用足?」
他又認為私院服務透明度不足,令市民對私家服務無信心,故未來公私營醫院應有同樣規管,才能增加公私營合作的計劃。
私家醫院聯會主席劉國霖同意私院的服務質素及安全性被審核,價目表也可公開,但絕對不會接受盈利等財務資料被審核,「我哋唔係上市公司,政府又唔係股東,如果內部資料都要審核,不如公立醫院自己做晒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