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早有性行為 子宮頸癌年輕化<br>醫生呼籲政府免費打疫苗

少女早有性行為 子宮頸癌年輕化
醫生呼籲政府免費打疫苗

【本報訊】少女越早開始性行為,罹患子宮頸癌風險越高。本港女性出現早期子宮頸癌病變症狀年輕化,衞生署數字指,出現子宮頸細胞異常的婦女中,以未滿25歲的年輕女士比率最高,她們隨時在40歲或之前患上子宮頸癌,婦女腫瘤科醫生建議港府為年輕女性免費注射預防子宮頸癌疫苗,可大大降低女士患上子宮頸癌風險。 記者:馮永堅

世界衞生組織估計,每年全球有超過50萬名婦女患上子宮頸癌,死亡率高達一半,本港每年也有300多宗新症。子宮頸癌並非突然形成或遺傳引致,患此癌主要風險因素是感染了人類乳頭瘤病毒(HPV),女士很早便開始有性行為及性伴侶數目多也會增加感染HPV風險。
婦科腫瘤科專科醫生盧永傑表示,截至07年12月,有30萬名婦女參加了衞生署的子宮頸普查計劃,當中有4.8%婦女在最近一次檢查中發現子宮頸細胞異常,即HPV病變出現突變。按年齡分析,24歲及以下女性患細胞異常比例達7.1%,比例是各年齡組別之冠,反映患此癌症的女士有年輕化趨勢。

早期患者多可治癒

盧永傑表示,女性進行性行為後較易感染HPV,病毒更會一直潛伏在體內,直至病變,但80%至90%女性可自行消滅HPV。他指,本港女性過往多於40歲或以後才發生HPV突變,約60歲是患子宮頸癌高峯期,但衞生署數字顯示24歲及以下女性病變比例增加,反映現時女性「細細個」便發生性行為,在缺乏疫苗保護下,令中年便患上子宮頸癌的風險大增。
子宮頸癌並不難醫治,90%早期患者可以治癒,病情嚴重者也可透過切除癌細胞及電療控制病情。不過,鑑於子宮頸位置接近膀胱及子宮,切除癌細胞時可能要與膀胱及子宮一併切除,患者要在腹部開洞(俗稱造口人)解決大小二便問題。此外,患者電療時也會影響腸道,康復後大便及小便會有帶血等副作用,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預防子宮頸癌遠勝於治療,本港現時有兩種疫苗,接種一次至少可預防子宮頸癌達五年,但費用頗昂貴,一個療程需約3,000元。盧永傑指,女性未發生性行為時接種疫苗能有效預防子宮頸癌,故建議港府仿效英國、美國及澳洲等地,為少女免費注射疫苗,減低她們患子宮頸癌風險。

HPV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