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教學從一開始就是一場深謀遠慮、曠日持久的陰謀。
由98年初推行母語教學開始,全港總共只有114間中學被獲准以英文授課,十年前,能夠升讀英中的學生只有27%,今天也不到28%。十年後的今天,官方母語教學成效研究報告顯示,中中學生高考後獲升大學資格的人數只及英中生的一半。而申請港府政務官的基本條件卻必須擁有大學學位。換句話說,上不了英中,入讀大學機會少了一半,考不進大學,日後則無緣做政務官。
本來,以成績論英雄也是另一種公平法則,讓成績較好的28%的學生入讀英中,學生和家長也沒話可說。問題是,其中又加設一道地域障礙,離島區沒有英中,灣仔區的學生卻有接近六成可入讀英中。學生的命運由區域決定。
不能不讓我聯想到魏晉南北朝時的九品中正制,它只重家世不問賢愚,使高門大族長期壟斷政治,庶姓寒門苦無寸進之路。真像今天的香港啊!
推行母語教學,表面看好像是一群政治投機分子盲目販賣民族主義觀念,實際上卻是將母語標籤為劣等語言,回歸快十年了,英文這一種語言所代表的社會地位、階級權力從來就沒有改變過。所以庸官們一方面讓平民及貧民的子女接受母語教育為自己撈政治油水,另一方面,送自己的子女去國外接受英文教學,以享受政治及社會特權,做了婊子又立牌坊。高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