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正就醫療融資模式諮詢公眾意見,外界擔心儲蓄供款及強制醫療保險的行政費用過高,政府消息人士強調,強制醫療保險的行政費約為保費的6至7%,若以每月300元保費計算,一年行政費約250元,當局會立法規管保險服務及行政費用,但業界認為行政費過高,擔心市民不會接受。
約保費的6至7%
醫療融資諮詢方案推出後,部份意見擔心推行融資的行政費用過高,消息人士稱,計算強制醫療保險時已包括行政費用,並預算了每年醫療通脹3%。行政費用為索償額的5%加每個戶口每年110元,即約為保費的6至7%,若以每月300元保費計算,每年繳付的3,600元當中,最多有252元為行政費用。
政府期望強醫保的行政費用要維持於低水平,若市民選擇此方案,港府會立法規管保險公司的服務及行政費用,審核保險公司收回成本,以瑞士為例,強醫保行政費為保費的7至9%,保險公司出售強醫保並無利可圖,只能靠市民再購買額外醫療保險賺錢。若採用醫療儲蓄供款方案,供款多數會交強積金管理局處理,消息人士相信額外行政成本不高。
但國際專業保險諮詢協會會長羅少雄批評強醫保的行政費過高,投保人數越多,行政費越低,理應不高於3%,「遲啲公私營醫院電子化,成本仲低,全民嘅保費只會向下調,政府唔可以咁樣欺騙市民」。香港保險業聯會行政總監譚仲豪表示,政府在服務涵蓋範圍及醫療收費方面着墨太少,難以評論行政費是否太高,但大前提是政府必須提供誘因,推動業界自由競爭。
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昨日進一步討論融資方案,議員李卓人批評當局沒有要求僱主供款,「政府今次伸手入打工仔荷包攞錢,費事俾老闆插埋一份,拖垮成單嘢」;郭家麒及楊森批評供款佔月薪5%太高,不可接受。郭指,政府只要不調低繳稅者多是高收入人士的利得稅、標準稅率、酒店稅及葡萄酒稅,一年已有數十億元,足以彌補未來醫療開支,根本毋須向中產開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