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中國大陸該向台灣學習! - 盧峯

蘋論:中國大陸該向台灣學習! - 盧峯

四年前的兩顆子彈,不絕於耳的買賣賄選新聞,捕風捉影的謠言,子虛烏有的指控,兌現不了的競選承諾,鬧哄哄的助選活動都讓人對台灣的民主發展經驗有這樣那樣的懷疑、憂慮甚至批評。中國大陸很多官員、知識分子就對台灣的民主不以為然,認為只是場鬧劇,只是有姿勢無實際的東西,對經濟發展,沒有甚麼幫助,對改善人民生活沒有甚麼好處。
是的,台灣的民主實踐的確還有很多不善之處,台灣過去八年的經濟發展的確不像中國大陸那樣蓬勃。但是,絕不能因此而低估台灣的民主成就,更不能因此而認定民主對經濟發展有負面作用。
跟英、美等老牌民主國家相比,台灣這個相對新生的民主政體着實有不少問題,例如選舉違規的情況仍有出現、未建立獨立及具公信力的監督選舉機制、政黨內部的監察不足等。可是,英美等國歷經百年以上的發展才變成漸趨成熟,而即使到現在,她們的體制仍有不少待改善的地方。就以美國為例,公元二千年的總統大選就有不少州的選舉發生混亂情況,有的選民無法投票,有的被無故剔出選舉名冊……等。至於選戰中的爭議,候選人間互相攻訐的激烈程度比台灣不遑多讓,有的時候言詞只有更尖酸刻薄。若果連美國這個老牌民主國家的選舉也難免出問題、出亂子,怎能期望台灣的民主選舉百分百完美呢?
至於台灣經濟發展速度放慢,被中國大陸逐步趕上跟台灣的民主體制、民主選舉更是毫無關係。首先,過去十年內世界上沒有任何經濟體的發展速度可以媲美中國大陸,最接近的印度、俄羅斯、巴西都瞠乎其後,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增長率更遠遠不及。台灣早已是亞洲四小龍之一,發展水平已逼近發達國家水平,她在過去八年的經濟增長率比中國大陸慢可說是理所當然的事,根本不能算在民主制度的賬內。

當然,台灣陳水扁政府的政策失誤及自我孤立政策對經濟的確有損害,的確妨礙了資金、人才、技術的自由流動。然而不管是甚麼政治體制產生的政府或領袖都可能搞出一些不利國計民生的政策。北韓的金正日、古巴的卡斯特羅、已故中國領導人毛澤東是不受任何人或制度約束的政治強人,他們推行的經濟政策比阿扁錯的厲害得多,為害深遠得多,並且無法自我修正。相反,阿扁的失敗只是短期的、局部的,在今次大選後將會迅速得到修正。只要看到這樣的對比,就不難明白把經濟增長減慢說成是民主選舉的結果實在是一派胡言。
其實,中國大陸政府不但不應該輕視、挑剔台灣的民主發展經驗,反而應當認真研究,虛心學習,在解除戒嚴邁向民主憲政以前,台灣同樣是個專權的政體,台灣實行的是高壓政治;這樣不合理的體制及壓迫催生了貪腐專權,激化了人民內部矛盾,特別令台灣土生土長的本省人心懷怨恨。結果,台灣社會內部積藏了大量不滿的種子,隨時爆發。幸好已故總統蔣經國先生深明「時代在變,潮流也在變的道理」,毅然開放政制,讓本省人可以參政議政,讓本省的政治精英有公平角逐的機會,讓本省籍民眾可以透過政治體制抒發他們的怨憤及不滿。經過十多年的實踐及考驗,省籍矛盾雖然未完全消弭,但台灣民眾已逐步建立起共同的身份認同;甚至各大政黨也逐步走向中間,面向全台民眾。換言之,台灣的民主化實驗至少令省籍矛盾不再升溫,人民內部矛盾得以有制度的解決。
中國大陸經過多年嚴酷的專制統治後,社會潛藏的矛盾只有比台灣更厲害。近期接連發生的少數民族騷動,官民衝突,社會動亂,階級矛盾激化就是最好的例證。要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開放政制,走向民主化是唯一的選擇。當中國大陸要朝民主邁步時,她怎能不好好參考台灣的經驗,怎能不好好學習台灣的經驗呢?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