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約60萬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雖然感染初期未必有嚴重症狀,但若患者不接受預防治療,兩成半至四成人最終會死於肝硬化或肝癌。香港港大醫學院一項全球跟進時間最長的慢性乙型肝炎治療研究,發現長期服食「拉米夫定」可大幅減少病毒數量,從而減低肝硬化或肝癌的風險達七成半,但患者服藥後或會出現抗藥性,需同時服食其他藥物預防。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副教授袁孟峰表示,台灣有研究發現,病情嚴重的慢性乙肝病人,服食拉米夫定三年後,可減慢惡化至肝硬化或肝癌,該系則招募266名沒有嚴重肝病病徵的慢性乙肝病人,了解拉米夫定預防併發症的效果,當中約一半人服用拉米夫定,另一半人沒服藥。
建議市民抽血檢查
研究跟進病人平均八年後發現,服食拉米夫定而沒抗藥性的病人,病毒數量顯著減少,令他們出現肝硬化或肝癌風險,較不服藥的人減少75%;服藥後有抗藥性的病人的病毒數量也能大幅減少,出現肝硬化或肝癌的風險減少40%。
該系講座教授黎青龍表示,參與研究的病人年紀最小只有18歲,故建議市民要接受抽血檢查,若證實感染了乙肝病毒,應盡快求診,並使用藥物預防,服食拉米夫定每月費用約需700元至900元,因有一半病人停藥後,病毒數量會反彈,故患者需終身服藥。袁孟峰指,拉米夫定的抗藥性不算嚴重,一半病人服藥第四、五年會有抗藥性,若第六年沒有抗藥性,以後也不會出現,抗藥病人可同時服食其他藥物,預防併發症。
周先生10多年前證實是慢性乙肝帶菌者,由於家人也感染了乙肝病毒,相信是互相傳播,雖然一直沒有嚴重病徵,但服食拉米夫定四至八周後,病毒數量明顯下降,現時仍繼續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