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喜歡看老電影,尤其愛看舊時代的人物,他們的衣着、談吐和生活的習性。隔了年代張望,發覺今天的細節早已埋伏在昨日。
像電影資料館辦的朱石麟影展,前幾天抽空去看了一部《誤佳期》,五十年代的黑白片子。五十年代,我還沒出世,爸媽也只是幾歲大。戲裏的李麗華和韓非等人,大概就是呂大樂說的第一代香港人。
戲裏的第一代香港人,剛從大陸走難下來,身無分文,擠住在板間房,女的到工廠打工,每人手提一個飯壺,男的當雜工,賣勞力賣汗水。戰爭的記憶還新鮮,說起躲避炮火竟有點遊戲的滋味。情投意合的兩人想要結婚,大肆張羅頻撲奔波,旁邊好友爭相出主意,幾經波折終於圓了佳期。
背景天朗氣清,音樂明白事理,這些人營營役役建起自己的家園。可以想像,故事發展下去,他們今天應該兒孫滿堂,兒子如呂大樂是香港社會的中堅,孫兒如李照興則忙於北上找機會。這條循環線其實他們看得最清楚,卻不知道日子是怎麼一下子跳接過去的,只因一直專注眼前生活。
五十年的變化真大,站在2046年再回看今日種種,鐵定是兩個世界。如果那時還有老電影可看,這種時代的劇本便如出土文物,給不知第幾代的香港人鑑證歷史。
有趣的是,現在看舊時代的人際關係,連壞人也沒有多壞,感覺特別純真簡單,但又深知只是因為隔着歲月的濾紙,所有雜質已給瀝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