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來說,一間屋最重要的不是有沒有海景,而是有沒有晾曬衣物的室外空間。
在陽光下晾曬過的衣物,有一股暖洋洋、懶洋洋的清新和芬芳,那是俗世間最平凡、最人間煙火的幸福的味道。可是,生活在尺土寸金的都巿裏,如此平凡的幸福也不容易享受到。絕大多數樓宇的設計,考慮的不是居住者的健康,而是建築物的美觀,有礙觀瞻的晾衫架,像個從未有機會獲得寵幸的後宮佳麗,注定被打入廚房外不見天日的冷巷。可憐的都巿人,名牌裝身,天價護膚品侍候自己的臭皮囊,卻享受不到散發陽光清馨的內衣熨貼肌膚的味道。很多人的衣物,來來去去不外乎三種味道:廚房外的油煙味、室內陰亁的罨味、磅洗舖濃俗冶艷的柔順劑的化學味。
我堅持住在有室外晾衣位置的居所,哪怕只是客廳窗外一個小小的騎樓。在塵世裏奔波,被陽光寵幸過的衣物,是對自己小小的犒勞。外出旅遊,也堅持把衣物帶回家清洗,然後暴曬在陽光下。有一段時間,外遊的時間長了,不得不光顧酒店的自助洗衣亁衣服務,洗出來的衣物也亁爽也柔滑,可是沒有陽光味,像個老死後宮的佳麗,睜着一雙沒有光澤的眼睛,讓人悵惘。
所謂家,除了萬家燈火中一盞守候的燈,燈光下廚房裏的煙火裊裊,還有衣物上散發的陽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