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社會不斷鼓吹財富管理,並指應從小灌輸理財概念,但父母應如何入手?中信嘉華銀行高級副總裁兼財富管理及零售信貸部主管劉月屏,不但精於為客戶管理財富,教導一對囡囡理財亦有一套方法,她認為從小就要向小朋友以形象化事物灌輸金錢概念,從思考事物的價值,學習珍惜。 記者:余美玉 攝影:梁鑑章
專責銀行財富管理的劉月屏,於事業上運籌帷幄,同時亦是一對寶貝女的好媽媽,她認為應向小朋友定下規則,要他們於選擇時審慎思考,並教導囡囡Tess(7歲)及Meagan(5歲)金錢不是無限量供應,且要用得有價值。
由於兩個小朋友年紀尚小,難以理解金錢的概念以及多寡,故劉月屏會盡量形象化地講解,「有時囡囡揀咗件幾百蚊嘅玩具,而我又覺得唔係物有所值,就要諗辦法向佢哋解釋,佢哋唔明幾百蚊即係幾多,我會盡量形象化咁講,例如三百蚊可以食到10幾餐麥當勞,仲強調錢係爸爸媽媽每日好辛苦工作先有,令佢哋明白錢唔係無限量供應。」
自製兒童理財戶口
此外,Tess及Meagan每年的利是錢都會由她收集起來,成為自己投資本金的一部份,同時為女兒未來所需金錢滾存回報。劉月屏並說,每次點算利是錢後,會將總數記錄於電腦,讓女兒查看,就像兒童戶口一樣,並向女兒解釋,這些錢都是她們的。另外,她准許女兒用利是錢買一件玩具,助她們了解買玩具的錢,部份是來自利是,所以她們知道金錢是有限的,從而學習量入為出。
兩年升三倍兼增入學機會
部份父母會為子女供教育儲蓄基金,但劉月屏認為利息偏低,故會以各種投資工具代替,例如買學校債券。她於2年前購買女兒所讀的國際學校債券,當初只為學校籌募經費,增加大女兒的入讀機會,兼作投資,由於國際學校學位十分渴市,不少家長均希望子女入讀,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她所持的債券兩年內由20萬元勁升至85萬元,賬面升幅逾3倍,不過為了細女升讀同一小學鋪路,所以她暫時不打算出售。
學校債券並不屬於《教育條例》所指的學費,故部份國際學校會不定期發債券,來資助學校建設,一般債券會派息,但國際學校發行的債券多不會繳付利息。學校債券通過申請及抽籤,可以私人或公司名義購買,擁有債券者的子女,申請入學可獲優先考慮,而於子女畢業時債券可獲學校贖回,另有部份學校則要求家長必須為學生購買債券,如耀中國際學校(中學)。
投資海外酒店回報佳
劉月屏向來都是穩陣派,絕不炒股,現時有家庭負擔,更要盡量減低損手機會。
她教路若投資策略睇長線,則不應受經濟周期上上落落影響。她的投資組合保守中見進取,當中基金佔六成,債券及現金約兩成,餘下兩成則是另類投資。
工作忙碌,無暇兼顧投資,因此劉月屏將六成資產買入基金,交由基金經理代為投資,她指:「今年看好亞洲的內需市場,如農產品及資源,而與基建有關的行業,將接替之前勁升的地產、保險及金融業,成為今年新貴」。
此外,劉月屏亦有投資海外酒店房間,投資者買入房間後,就如放租物業一樣,平時會有專人打理及租予旅客,每年回報約有6至8厘,頭兩年更有保證回報,較特別的是投資者每年可於集團系內其他地區的酒店小住一個月左右,對經常往返加拿大探親的劉月屏來說,更是一大方便。
書中偷師教女
劉月屏談到,她初為人母時,找到了一本育兒天書《DiscipliningYourPreschoolerandFeelingGoodaboutit》,覺得非常受用,大力向朋友推介,更強迫丈夫及工人一齊看。
讓女兒學識取捨
她表示:「書中嘅內容好實用,講點樣同小朋友建立關係,基本上有三大原則,首先要向小朋友定下規則,第二係要貫徹實行,第三就要事先講明後果,我喺Tess同Meagan只有5同3歲時,已同佢哋講規則,開始時佢哋可能唔明,但慢慢就會潛移默化,不知不覺間緊守規則。」她認為以上三個原則除可應用於親子關係上,亦可幫助教導小朋友思考價值。
舉例說,每次逛書店及玩具舖,先向女兒定下只可揀一樣的規矩,並嚴格執行,她們就會認真地想那樣才是最想要,學習取捨,令她們珍惜所有物。她坦言,女兒尚小,初開始實行時有一定難度,但持之以恒讓小朋友習慣後便沒問題,以後每次買玩具及圖書,女兒都會「自動波」認真揀選。
認識親情價更高
劉月屏費盡心思令女兒學習金錢概念,但她認為最重要是令她們明白親情遠比金錢可貴,有次Tess去完同學家玩,回來後有點悶悶不樂,細問下原來她很羨慕別人有間大屋,又有自己的房間。
她即趁機教導女兒,「雖然你屋企沒人家咁大,又要與妹妹同用房間,但你嘅同學冇兄弟姊妹,而你就有妹妹,你願意用妹妹交換間大房嘛?」
姐姐即時大聲說「No」,並嚷着說要妹妹。
劉月屏檔案
‧07年加入中信嘉華銀行,擔任高級副總裁,兼任財富管理及零售信貸部主管
‧曾任美國運通銀行大中華市場推廣主管
‧曾於加拿大及香港負責廣告及市場推廣工作
‧香港大學科學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