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滙指數屢創新低,歐日出口商怨聲載道,連財金官員也表示不滿,指摘甚麼「強美元政策」乃空口講白話。
其實又何須勞氣?美國所作一切都為自己利益出發,那會管你死活?君不見中東一眾「友好」也開始考慮脫離美元區嗎?阿聯酋、巴林、卡塔爾等阿拉伯國家,通脹率已達雙位數字,就算年來通脹甚低的沙地,CPI也升至6.5%,有錢佬也透不過氣,更遑論約旦、敍利亞、黎巴嫩和也門等缺乏資源的國家,問你點頂?
聯滙令港元兩頭縮
美元江河日下,貨幣與其掛鈎的國家或地區叫苦連天。咱們洞悉先機的中國,於前年7月宣佈人民幣與美元「分居」至今,雖然人民幣兌美元升值了約15%,但內地通脹仍然不斷惡化,儘管消費物價指數持續上升,乃由於食品(包括肉類、家禽及蔬菜)等價格飆升所帶動,可是間接又有多少因素是受美元滑落影響所致?難道軟商品如小麥、玉米、大豆等價格上升,又屬偶然?
疾苦症爆發衝擊大
香港仲慘,港元正一是滾水淥豬腸──兩頭縮。何出此言?港元與美元掛鈎,實際購買力日弱,港人又須依靠內地副食品輸入過活,人民幣升、食品又貴,再加上商家啥都加──租金、麵包、電費、車費,怎不百上加斤?
如果這個好大喜功、譁眾取寵的伸手牌政府還在掛住「遊埠」(也可解作發夢),以為錢會繼續嚟,從而大興土木兼派糖,一旦「疾苦症」爆發(包括在內地養妻活兒,但在港賺錢的低下層人士),衝擊必大。假如不趁好景時防患未然,以為一世夠運或有阿爺「照」住,實屬不智。那麼如何解困?
盡快與阿爺商量,找個好時機「脫鈎」囉!曾蔭權政府有此智慧和膽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