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局計劃興建焚化爐解決垃圾之患,有港產環保公司更走先一步,成功與內地江蘇政府合作,今年中正式啓動「大型生活垃圾處理中心」,透過自行研發的垃圾自動分類技術,將廚餘、廢紙、舊衫、膠袋等廢物,再造成有機肥料、發電燃料、再生膠粒、磚頭等環保物。該公司有意在計劃取得成果後,將技術引入香港。
睿智環保科技公司首席科學家王曉軍指出,這套收回技術毋須市民在源頭進行垃圾分類,垃圾到達處理中心之後,全靠一套自行開發的「水分選技術」系統,令有機垃圾,如廚餘等自動浮起,沙土等自動下沉,易於分類收回。
垃圾分類之後,廚餘等有機物,經過液化系統處理後,再透過亁燥、造粒或濃縮等工序,約四天後可再造成粒狀或液體的有機肥料。沙土可製成種植營養土。至於廢紙、木頭、舊衣服等廢物,經粉碎、混和擠壓後再加進石炭處理,可變成能取代煤的燃燒物,「內地有電力公司,正試行以這種物料代替燃煤發電」。至於廢膠袋經熱溶處理後,可變成再生塑顆粒。
日後向港府推介
其實早在04年,睿智環保科技公司向環保署獻計,斥資5億元,在香港興建一座每日能處理1,000噸固體廢物的生活垃圾處理中心,但港府一直未有「聲氣」。該公司在06年已成功與江蘇政府合作,在當地建築面積達5萬平方米的垃圾處理中心,今年中正式投入運作,每日可處理300噸生活垃圾。該公司執行董事勞慧慈表示,希望內地的計劃有成效後,再向港府推介。
記者:雷子樂
逢周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