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教學失敗,不是所謂「母語」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
六十年代,香港有許多優秀的中文中學,真光就是其中之一。真光的學生,用中文讀書,唸到中六,與培正一樣,隨時可以去美國的長春藤直升大學一年級。
用中文教學,怎樣雙語並重?因為真光的校長何中中是美國哥倫比亞的教育系博士。真光的校祖,是一位叫那夏禮的美國女傳教士,十九世紀末,那夏禮來到廣州傳教,看見中國的女人纏小腳,不識字,從小就賣給富有人家當童養媳,成奴為婢,可憐得不得了,於是決定在廣州白鶴洞創立了嶺南第一家女子中學。
那夏禮是美國人,卻決定用中文為廣東的女孩子施教,除了讓她們讀書,還教聖經、人權。為什麼不推行英語教學?因為十九世紀的中國,傳統文化深厚,人民還學不懂崇洋,二來古代的傳教士,從利瑪竇、南懷仁開始,來中國傳教,除了堅信唯基督教可以拯救這個愚昧的大國,自己必先學好中文。美國的傳教士,不像英國的殖民地統治者,他們尊崇中國文化,而且覺得,用中文辦好一所教會學校,讓中國人保留中國文化的精粹,也接受西方基督教文明,才是更大的挑戰,這一點,也是他們的信仰。
何中中是那夏禮的衣缽傳人,從小唸過私塾,中英文都精通。真光的女學生穿長衫,在學校還要讀家政──也就是廚藝──因為女人除了以知識爭取人權,最後,要縛住男人的心,不是靠女人當CEO的那份高位年薪,而是燒得一手好菜,熬得一煲好湯。
這就是清末民初現代中文教學的方程式:在人文教育方面,耶教的西學為體,中學為用,聖經和科學是精神,中文是教學語言。但訓練中國婦女的淑德懿範,則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保留中國女子的賢慧含蓄,不要希拉莉和珍芳達那一套囂橫的女權主義,因為中國女子跟美國婆不一樣,美國女人的DNA有太多的睾丸酮。
中文教學不是不能成功,而是有一條通融中西文化的心法秘方。何中中當校長,永遠穿一對精亮的皮鞋,短襪子,聲若洪鐘,她女生男相,但在運動場邊一站,看着小學生玩樂,一絲笑容,法相莊嚴之中,別有慈悲,七分像英國的皇太后,三分似廣東西關大宅裏用蠅頭小楷寫信的一位祖母。
這是與胡適、蔡元培同一代的中國教育家,中西文化融通,所謂母語教學,只可以由這一系人物的衣缽傳人知道如何做。如果他們已經成為歷史,後繼無人,其中的藝術太高深了。百年孽劫,一切都不一樣了,只剩一批庸官和政治投機分子,時代的風沙吹過去,就向中文教學說一聲再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