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yMeASunday:倫敦.的士.大褸 - 黃偉文

BuyMeASunday:倫敦.的士.大褸 - 黃偉文

我是第一次來倫敦,黃耀明剛巧也在,於是就約了去吃飯。1993年2月的大英帝國,街頭時裝的耶路撒冷,連在零度之下的行人路上食風都有型過人,當時我這麼覺得。尤其當你做了廿幾年人第一次來這裏朝聖,而且你在街邊等的人是最前衞的達明一派那個主音歌手。
梳着條長馬尾的明哥從酒店門口走出來,笑嘻嘻地為自己的遲到而道歉,一面交叉着手掃着自己件AcutYohji大褸的肩膀,嗌凍。然後回頭望一望馬路,手一伸,一輛黑色的倫敦的士徐徐停下,他開了門就自顧自跳進車廂裏等我……

結果我的舊相簿裏就有過這麼一張相:寬敞的黑車廂、黑沙發,有個穿着黑色大褸的男子側影在望着車窗外昏黃的倫敦街景……就算佢係我朋友咁講有啲肉麻,我還不得不承認,那一秒,我衷心覺得,「有型」就是這樣子的。
自此之後,每一次冬天來倫敦,我都一定帶一件黑色長褸,而且穿着它坐的士。
每個人都有些衫特別喜歡着,而且着了就無故地自覺很有型,只因我們心中都有一格這樣的畫面,成長中某個styleicon留下可供永世臨摹的字帖。

「英倫坐堂」與「美國踢館團」

大褸換了很多件,由收腰拖地的Gucci變成RafSimons的手繪圖案軍褸,再換上RickOwens的翹尾巴不對稱大領,終於又回到YSL的金裡Acut,除除着着之間,不覺已成倫敦的識途老馬,今次,第十七次來吧?總之我記得連的士的工業設計都變了兩三次式樣了。
仍然每年都想回去,逛逛十幾年來依然健在的VivienneWestwoodConduitStreet老舖就是安心,不一定買得成東西,卻總有想要的寶貝,例如此行適逢LondonFashionWeek,西太后八年來首次回歸祖家開show,順勢推出新的coffeetablebook──真係茶几咁大本的《VivienneWestwoodOpusManifesto》相集,便令人眼見心謀,我只本能反射地知道無法打包上飛機,便忘記了問價,後來才打聽到,嘩,1,400鎊,同樣價錢我或者捨得買件只能着一次的GoldLabel晚禮服,對着一本可以天天揭、看足十年的書,卻孤寒。對不起,讓大家誤會了,有得揀的話,我還是揀外表而不是內涵。

供奉在ConduitStreet店櫥窗中的西太后新書,幾神聖!
(VivienneWestsood,44ConduitStreet,London)

A&F將倫敦的SavileRow變成紅燈區咁滯,據說買嘢才可與門口這位肉男合照,嚇到我偷拍時手震,sorry。
(Abercrombie&FitchLondon,6BurlingtonGardens,London)

而且外表的意思就真的是指最表面的一層衣服,所以才沒有中Abercrombie&Fitch的計,就算他們天天在倫敦旗艦店的門口,找個筋肉型男模脫衣招客,我都沒有幫襯,喂,你賣的是衣服啊,怎麼展出的是胸肌?
老實講,A&F的所作所為是犀利的,倫敦的flagshipstore揀在以度身訂做英式西裝而馳名的SavileRow開業已經甚具挑釁性,大量生產的美式成衣嚟踢館喎!而且還要用你們最擅長的招數──整套企業裝修都改了,變成英式大宅規模,偏偏維多利亞時代的傢俬上陳設的是一叠叠廉價亞美利堅休閒服,而且全屋燈光調暗,音樂嘈到令人頭暈,根本就把你們的古蹟搞成fing頭場,不只顛覆直頭搗亂了你們的文化,反而引人專程去望望這班遠度重洋來做架樑的,否則你怎會在倫敦逛A&F呢?

快一個月的快樂

常去旅行的好處是,因為買手眼光的不同,同一牌子的東西你能從不同的城市買到不一樣的貨,而且同一件貨也因不同地方的shipment時間與出貨速度不一,有時會令你快人一步得到心頭好,比如這個在RafSimons時裝展上搶盡風頭的背囊(與Eastpak的crossover)二月中我在倫敦就買到了,香港訂的一批到現在還是沒有影蹤。不過,諗落,快了一個月又有甚麼值得快樂呢?返香港之後我都未用過呢個袋。

或者,快人一步得到這個RafsimonsXEastpak的背囊,唯一好處是可以快人一步拎返屋企「劈」喺度冇用。

專業改裝

講起袋,人人得而customize之,Fendi的方法最直接,索性就提供Pantone顏色筆讓你在純白canvas的BaguetteBag上面天花龍鳳,唯一令人神經緊張的不是「落筆無回頭」的撻Q可能性,而是,究竟幾時才有民用版推出呢?(現在首批自畫袋只是名人揮筆版供慈善拍賣用)
我在倫敦則找到這麼一個店,顧客可自攜全新或vintage名牌袋(唔名牌都得,不過無必要呱)送交設計師訂製獨一無二的加工畫像,店面上陳設的古董LV就令我相當動心,不過他們當正藝術品賣,價錢也頗驚人,要成1,500鎊,不過呢就連埋個袋,自己拿袋去齋畫亦得,淨畫工都要約莫600鎊(視乎大小與圖案複雜程度),一個月起貨。
不過這個店最有趣的地方還有自家製閃石T恤,大部份是廸士尼樂園的vintagetee加水晶或膠片,這個舊T恤變blingbling的idea其實已被大家玩到爛,而這檔名為「YearZero」的二人組合居然還能玩出一點未見過的風騷,都值得在例牌倫敦行程中節外生枝去望一眼。

Selfridges百貨的Fendixbe@rbrickdisplay。

噴筆畫古董Monogram袋,係咪幾得呢?

Yearzero另一個不錯的系列,廸士尼中古tee加鑲寶石,留意膊頭還加了特大的pads,弄成美式足球制服的樣子,這招才絕!
(YearZero:37BeakStreet,London)

本周風景:

在希斯路機場的現金退稅櫃枱前,龍頭有個衣着入時的二十歲男孩,甚麼表格都填錯,甚麼手續都做漏了,其他排隊的香港人已經唧唧聲嫌他阻住地球轉,我也趕上機,卻看到微微笑,十五年前我第一次來倫敦,還未懂穿大褸截的士的時候,還不是他這副懶型又錯漏百出的樣子,「別擔心,後來慢慢就會變『型』的了!」我心裏面這樣跟他說,沒有講出聲,居然有種溫暖。(下周續)
Textby黃偉文

黃偉文自我簡介
填詞人,其實最鍾意買嘢,最憎寫字,星期日盡可能唔寫字,去買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