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第一波:置業投資(九)家居裝修要理性 - 李兆波

理財第一波:置業投資(九)家居裝修要理性 - 李兆波

樓市暢旺,帶動不少行業都興盛起來,室內設計公司及裝修公司便是其中得到惠澤的一群。大家在周六日都可在土瓜灣一帶,廣東道及駱克道看到不少準夫婦、情侶等在看裝修示範。
大部份人都希望擁有自己的理想家居,因此,不少人於置業後都願意花心思去佈置自己的天地,有的甚至不惜工本,以顯示個人品味。曾見過有些年輕業主,購買一個約100萬元、500多呎的舊單位,首期只付了樓價5%,但裝修費卻秏資了二十餘萬。部份費用更要向財務公司貸款,分期攤還。

費用不應逾樓價10%

究竟家居裝修應花費多少才算合理?一般而言,裝修費應為樓價5至10%,即300萬元的物業,應以15萬至30萬元作裝修費,必須清楚裝修費是不能取回的支出,跟一般的投資有別。而且裝修的使用時間最多可能是10年左右,以會計的折舊計算,20萬元裝修費等如每年兩萬支出,每日約55元。使用期少於10年更使支出有增無減。我不贊成利用借貸去支付裝修,除非是投資有道。如上述的情況,500方呎的物業售100萬元,原來呎價2000元,但當包括裝修費,呎價則為2400元,升了20%,這樣裝修加利息之支出,你的樓價也一起滾大。

示範單位可偷師

有時候只要多花心思,作資料搜集,自己亦能設計家居。好像於閒時可以參觀發展商的示範單位為節目,發展商的示範單位多邀請著名設計師,設計新穎亦見風格,值得參考,有的更免費提供睇樓專線,非常方便。裝修材料亦可以自行於內地搜購,減低成本。
地產發展商亦有送全屋裝修為宣傳,此舉無疑吸引一些求方便的買家,省卻裝修煩惱,但要留意是該優惠其實已包括於樓價內。
為物業作裝修時應考慮物業本身的用途,如只作短線投資、或作長期收租用途,實在不用太講究,倘若用作自住,亦應量入為出,謹記物業裝修須有合理的支出。
香港浸會大學會計及法律系講師李兆波
mailto:[email protected]

李兆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