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總統大選,本周舉行,香港的多數市民,還有全球大多數華人,大概都希望馬英九得勝。
馬英九個性柔順,品格善良,書生氣質,烈士情懷,他看了《色,戒》,會為刑場槍決的抗日志士流淚。馬英九不是從政的理想優才,他太純真,不識人間兇險,他是國民黨這座寧國府裏長大的一位賈寶玉,從龍盤虎踞的金陵古都,到虎落平陽的台北盤地,馬英九雖然生在香港,但肩負了民國的時代宿命,他沒有選擇,肖像裏孫中山的目光烱烱,是命運選擇了他,身為有正義感的華人,眼見八年民進黨政府的敗亂,雖然明知馬英九先生不是治國的理想人選,不論有沒有投票權,為了中國文化的一脈血胤,都要捨命陪君子,擁護馬英九先生得勝。
因為台灣的民主,雖然由前總統李登輝獨力開拓,畢竟是蔣經國先生遺下的功業。民進黨八年管治,煽動族群仇怨,玩弄歷史創傷,對國民黨的過去清算有力,對台灣的經濟現狀治理無方。馬英九蒙受許多委屈,甚而暗殺的風險,他不是一個熱衷權力的強人,參選總統,是希望台灣能生存而平安,保住國父孫中山和蔣先生兩代辛勤經營的基業。有使命感的人,世上越來越少見,如此善良的品格情操,令人欣賞。
支持馬英九,不僅是支持其人,而是民主自由的信念。台灣是全球華人社會第一個真正的議會民主政體,是二千年中國帝皇傳統以外的一株異葩。上一代的中國人,深知帝皇專制的苦難,眼見台灣的華人得享有前所未有的自由和人權,都會衷心希望馬英九接過蔣經國先生傳下的火炬,繼續跑下去。
因為民進黨八年,民主逐步變質,台獨的訴求,夾雜了復仇的心理,不斷「去中國化」,陳水扁政府把中國文學列為「外文」,把蔣介石和蔣經國的兩代經營,曲解為只有鎮壓,別無其他。如此一面倒的偏見,令人不太舒服,覺得這樣搞下去,民進黨「去中國化」的下一步,就是倡用簡體字了,然後就是以「拉丁化」來為閩南語拼音了,就是把故宮博物院裏的歷代瑰寶,視為「中國」的「原罪」,一把火焚毀了。民進黨未必有此意,但以台獨荒誕的政治邏輯演算下去,這只能是理所當然的結局。
這是海外華人沒有選擇、只能擁護馬英九的理由。中國的帝皇政治文化有毒,但中國的藝術文化無罪。先總統蔣介石不是一位雄才偉略的大英雄,有胸襟和眼光的重大缺陷,但比起後來者,蔣先生不但不算壞,而且以其生不逢辰的國難處境,他已經極力做得最好。蔣經國先生晚年開放報禁、解除戒嚴,拼最後一口氣把台灣推上民主之路,已經為蔣介石還清了債。在中華民國史上,希望馬英九是一個健康、善良、民主、品味的新開始。
馬英九正直有餘,權術不足,有人顧慮,不足以在詭詐多端的台海風雲中擔當重任。八年前或許如此,但是民進黨執政八年以來,有足夠的迹象顯示,台灣的民主或許有點不正常,但民意權力制衡,方法完善,勢力巨大,已經為馬英九的未來政府打了防疫針。不統、不獨、不武,也就是維持中華民國的法統現狀,在台海兩岸平等的基礎上,以大陸政府撤除導彈為大前提才展開對等的談判,這幾條原則,以馬英九先生的人格紀錄,大致可信,公正而合理,符合全球華人與國際的利益。
這一切,民進黨的深綠勢力未必看得到,精明的李登輝看到了。這位「民主教父」至今沒有攻擊馬英九,反預測馬英九以一成領先的票數獲勝,可見心中有數,給馬英九一個機會,讓華人社會的民主政體向融和發展,而不是對立;重拾善意,而不是散播仇恨。民進黨第一階段的歷史使命結束了,是下野生息,檢討省思的時候,台灣在海外的公民,周末趕快回鄉投票吧,投票支持一個民主得富有品味的中華民國,這一票,很明確,沒有其他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