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環境小投資:商品超級周期料延續 - 潘國光

大環境小投資:商品超級周期料延續 - 潘國光

近年全球商品期貨價格大漲,反映其走勢的商品研究局(CRB)指數近日再創新高。其中,能源、基本金屬、貴金屬和農產品4大商品類別的期貨價格,均有不同程度升幅或創下歷史高位。資金除流入債市避險,由於商品市場與股市相關性偏低,亦增加其在波動市下的吸引力。商品價格於08年開始升勢加劇,CRB指數於過去5個多月股市下跌以來,最多升了28%。其中又以農產品及貴重金屬升幅最驚人,同期原油及黃金則分別升40%及28%;基本金屬如鋁及銅相對落後,但亦分別升了18%及5.8%。

商品成避險工具

美國次按危機影響至今未消除,聯儲局將繼續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料到年中時,息口將降至2厘或以下,長線通脹料因而逐漸升溫。近日能源、食品價格急漲,成為全球主要國家央行棘手問題。透過投資於商品市場,有助抵抗商品價格上升對通脹造成的壓力。另外,美元疲軟,亦為商品期貨價格提供額外支撐。
隨着商品市場投資為投資者帶來可觀回報,投資者對尋求相關投資渠道興趣大增。截至去年底,透過交易所基金(ETF)及各種較複雜的投資工具投資商品市場的資金達1750億美元,在2000年時這數字才不過100億美元。機構投資者亦將其放入資產組合作為另類投資部份,金融投資需求的增幅甚至已超過實質用途的需求。
現時環球增長主要由新興市場帶領,直接刺激能源及農產品需求。相反,當工業國主導經濟增長,對基本金屬的需求較大。至於黃金,因經常被用作對冲通脹風險,且與油價相關性較大,自去年第3季,升幅亦加快。雖然各類型的商品價格升跌受不同因素影響,但這次由03年開始的商品超級周期,是因為結構性供求關係改變,理應支持一個較長期的升勢。

另類投資不可缺

就以農產品於去年第3季開始幾何式的升勢為例,主要是由中國、印度等新興大國急速發展帶動,對糧食的需求以幾何式增長。隨着收入增加,對蛋白質類食物如肉食等作為主糧的需求增加;粟米、大豆作為動物的飼料,需求自然相應增加。另外,原油價格勁揚,及各國政府對環保問題及能源效益的注重,農產品被用於製造乙醇等替代性能源的需求增加,令糖及粟米等可用作生產乙醇的農產品價格上升,以往用作種植其他食物的農地,轉為生產這些可賣較高價的農產品,土地供應的短缺問題,亦非一時三刻可解決。
信貸泡沫爆破後,商品市場似乎是最大得益者,但近期投機成份明顯增多。短線而言,個別商品項目呈技術超買,雖然我們難以準確預測個別商品的周期性價格升跌,但若相信商品的超級周期乃由基本因素支持,便可考慮同時投入包括4大商品類別的投資項目,此舉可避免過份追逐單一類別的升勢,又或是選擇以長短倉對冲的形式進行投資,此舉可減低整體商品市場偶有的調整風險。

富邦銀行(香港)
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潘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