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海證券報》報道,中國大飛機股份有限公司有望本月在上海成立,除了國資委出任大股東,上海市政府、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以至寶鋼集團及中國鋁業公司,都會成為公司股東,雖然業界估計大飛機要2020年才首飛,但有統計指,航空工業投入的經濟放大效應達80倍,由航空技術轉移生產的銷售額是原產品的16倍,航空工業帶動的就業人數是該行業的12倍,大飛機公司正式啓動將帶來一系列新商機及投資機會。 記者:龍婉嫻
大飛機屬國家戰略工業,目前只有美國、法國及俄羅斯能生產大飛機,雖然波音及空中巴士將大飛機定義為座位達300或以上的飛機,但中國起步較美國遲近百年,較法國遲約50年,故起步點只定在起飛總重量超過100噸的幹線運輸機及窄體民航客機。在現今國際兩大飛機公司已進入生產500座位廣體客機的今天,國產的民航機只屬中低檔產品。
自製飛機靠自己
大飛機項目去年已寫入「十一五」規劃,雖然中國政府表示所生產的飛機只屬中低檔,與波音及空巴產品不致造成直接競爭,希望減輕兩公司及美法兩國的戒心,但由於總理溫家寶曾表示,到2020年,中國需要購買2000架大飛機,將會由中國自己製造,這無疑等於逾1.56萬億元的生意流失,故其中一國已表態指明4項關鍵技術禁止向中國轉讓,中國製造大飛機很大機會要靠自己。
不過,中國亦非由零開始,因主力由一航研發及生產的70至100座位支線ARJ21型飛機,會於本月首飛,明年第3季付運,據大飛機的方案,一航將注入這項目資產,讓大飛機可運用部份ARJ21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經驗。
中航科工料從中得益
由於製造一架飛機涉及過萬零部件,為準備投入人力物力到大飛機項目,一航及二航已開始對旗下上市公司作資產或股權重組,其中二航持有的中航科工(2357)相信可從中得益,因為該公司已與東風集團(489)旗下的A股公司磋商,出售其汽車及發動機生產商東安動力、哈飛股份及昌河股權,至於一航在港的深中航(161)及長城科技(074),由於業務完全與飛機無關,除非一航將這些業務出售,換入飛機零部件業務,否則投資者不宜對號入座。
中鋁或有長期大單
另外,以一架波音777客機為例,飛機機體結構中,鋁合金佔70%、鋼佔11%、鈦佔7%、復合材料佔11%,故中鋁公司及寶鋼集團能入股大飛機公司,旗下的中鋁(2600)及A股公司寶鋼股份可說已取得今後數十年長期穩定大單,前景可予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