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你三分鐘<br>我想話你知...從沒吃過雞的小孩

阻你三分鐘
我想話你知...從沒吃過雞的小孩

黎家信
28歲 香港世界宣明會饑饉青年大使

我到過老撾北部山區LuangPrabang,那裏山高沒有飛鳥、湄公河水清沒有肥魚。位處金三角魚米之鄉,世代歷亂,曾被法國、美國、泰國、越南等國侵略。如今國家獨立,超過四分一人口每天收入少於港幣8元,山區村民貧窮又缺乏知識,為了生存,每天想盡方法覓食。
當老撾人的飢餓比大自然生長速度快,一棵菜還沒有長高、蝌蚪還沒變青蛙、魚苗還沒長大,統統都變成充飢食物。所以,小鳥飛上天空立即被射下來;河裏發現手指大小的魚毛瞬間被撈去。惟有村民飼養的幾隻老雞,總是一等再等,養活六、七年都捨不得吃掉。
................

老撾山區,雞是上等美食,成年人一生只有幾次吃雞的機會,在重要結婚時刻,或是大病初癒,才能品嚐珍禽滋味。七、八歲的小孩子還沒有資格吃雞,小嘴巴從來就不知雞香為何物。
二月下旬,我隨香港世界宣明會一行十多人的探訪隊到LuangPrabang共四條村落,體驗貧窮與覓食的艱難,每一條村卻竟然都為我們煮一隻雞。山野瘦弱走地雞蒸熟成為碟上佳餚,體積只有乳鴿般大小。吃雞前,村民先在我們各人雙手綁上一條白棉繩,代表健康與幸運的祝福。
在全村百多老少眼睛底下吃鎮村美食,我看到大人與小孩子一雙雙截然不同的眼神。善良村民,帶着燦爛笑容與誠摯目光請客人吃雞,在兩餐不繼的生活裏,這是他們最體面的款待。擠在成年人後面的小孩子,好奇探頭尋找雞香源頭,看到小小香肉之時,營養不良邊緣下的小生命,雙眼發光,心底裏的慾望,誰也看得出來。
................

第一次把一小塊老撾鄉村雞肉放在嘴裏,心輕輕下沉,香港人吃雞有這麼難嗎?幾次歡迎宴裏,我曾分得一隻小雞腿,它帶着經年累月在山區走動的老雞清香,沒有半點脂肪,但肉質結實得如一條又粗又厚的橡皮筋。為了村民送來的一口雞肉,我微笑着、努力咀嚼十分鐘,最後在人的盛情下把韌肉吞下肚。
換了在香港,咬一下這樣的橡皮雞,誰都想吐出來。但所有團員都明白,這是老撾村民最珍貴的食物,只有努力把牠吃完,才是對每天為食物掙扎的人最大的尊重。

................
一粒米、一條小魚、一塊雞肉,在窮困之境都得來不易。對長期受飢餓之苦的老撾村民來說,若果沒有營生技能與知識解決貧窮問題,多吃一口雞與少吃一口雞都是沒有意義的。
我帶着一個目標回到香港:鼓勵更多人參與4月19至20日的「饑饉三十」、體驗飢餓,以行動、以捐款幫助世界上吃不飽的人,這就是老撾「一口雞」的動力。
撰文:冼麗婷
圖片:黎家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