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無飲管日。
--麥當勞店員
無飲管日
環保的真義是「用你所需」usewhatyouneed,不做多餘事,不用無謂貨。我明白這聽起來會使生意人很難為情,尤其是辦零售和飲食的,但當環保成為良心指標,大企業還得配合一下。
早上到麥當勞買外賣早餐,店員沒給我凍飲的飲管,說「今天是無飲管日」,我想了一想,說「這並不合情理」,她連忙從櫃枱下拿出飲管,示意我「其實也可以拿一支」。我想,她不太明白我說「這並不合理」的意思。
一.飲管與杯蓋的關係
推行環保,看你如何執行,就知你有沒有心搞。突然不發膠袋/飲管,就是將責任全推到顧客身上,言下之意是貴客自理。消費者固然有責任,然而一下子將責任推到顧客身上,卻又顯得商家很不負責任。我的早餐要外賣,是因為我趕時間,得在計程車上吃,請問你叫我如何在沒有飲管的情況下──在車上安全
地──喝那杯汽水呢?麥先生,其實你還有很多方法可以使我安全地在車上喝到那杯汽水的,例如轉換另一種杯蓋──換成是旁邊有洞的熱飲杯蓋,又或旁邊有虛線可以打開作飲用的杯蓋,這樣一來,你不給我飲管,我還是可以安全地在車上喝那杯汽水的。
二.無杯蓋日
就當你決定不更換杯蓋,你又可有考慮過外賣就給予飲管,堂食才不發飲管呢?好了,或許你並不知道我是在車上用早餐的,或許你以為我會回到公司才慢慢吃慢慢喝,那麼我就不需要飲管了,但這樣一來,我心中就有另一個疑問:堂食不發飲管,那麼你發杯蓋來幹啥?就是用來給大家把食物拿到桌子上,然後打開它將它拋棄嗎?「這並不合理」。你的「無飲管日」是每個月的第二個及第四個星期一,到底可以省掉幾多支飲管呢?我不知道,然而我有另一個更環保的建議:以後,堂食不發杯蓋,只發飲管,無論那天是否「無飲管日」。那麼就可以省掉杯蓋,而非省掉更有用的飲管。
麥叔叔,我不曉得這些建議對於你們大企業而言是否管用,以上只是我在說那句「這並不合理」時想到的事;如果我在一刻間也可以想到這一些,我相信經過你們仔細設計的話,該可以得出更聰明的方法。如果我的提議顯得很愚笨,反正這非我的責任,因為我已經負上我的責任──那天,店員給我的魚柳包一個紙袋,再給汽水一個膠袋,我把載着汽水的膠袋還給店員,跟她說:「我就用這個膠袋,跟你交換一支飲管。」
三.一刀切
任何一刀切的規矩(例如快餐店完全不發飲管、公園一律不准踏單車、沙灘全線不准玩飛碟),除非情況必要,否則都是「費事用腦」的行為。如果一個小孩子時常玩電腦,費事用腦的媽媽一刀切,收起他的電腦算了,孩子認為那是權威欺人,內心不服。如果那位媽媽肯用腦,訂立規矩例如「七時前做完功課就可以玩電腦」,又或「可以玩電腦,但叫第二聲就要自動自覺關機,否則翌日不得玩」,那麼,小孩子縱使不快,心裏卻不得不服,因為他明白你在跟他講道理而非耍獨裁,因為他認為你「設計過」,就會比較尊重你。一個人是否有心肯用腦,小孩子都會知道,何況是一間大機構甚至是一個政府。
從一些環保項目有否精心思考過,就知道那是真心真意,還是作狀發姣。
說句公道話
當超市或快餐店決定不發膠袋飲管,會直接影響生意。有朋友為超市管理層,他說當大老闆知道不發膠袋可以為公司減省開支,很高興地決定大力推行。怎料市場調查報告回來,指出此舉會使公司少賺很多錢(因為這會直接影響消費者購買多少貨品,亦有人會因此而到別的店子消費),不發膠袋所省下的成本,遠遠不能彌補少賺的利潤,大老闆實在感到很頭痛。無論如何,最後該超市還是執行了「無膠袋日」,說句公道話,不發膠袋飲管,實在需要多少勇氣,還是值得讚一下。只是在讚完一下之後,我們就該着眼於它如何執行了。
說句更公道話
這並不代表我不喜歡麥記,相反,我其實是頗喜歡吃的,有時間的話還會作狀發姣,講究一下。朋友說某些分店由於廚房的設計不同,導致生產線的程序有別,會製出更新鮮的產品,例如土瓜灣分店。我去試過,的確不同,如果某天你有心情作狀發姣,不妨一試。
《核突褲人》連載第三十一回:
上回講到:核突褲人卓韻芝看完飛船看冰島女王再看德國月滿。
核突褲人卓韻芝與老撾巨人繼續保衞地球,用口也用倉頡。(冰島女王:TibetIndependence!)
撰文:卓韻芝
本欄逢周六刊出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