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首三份官方母語教學成效研究被教育局禁止發佈已三年,近日才解凍獲准曝光,研究顯示中文中學學生的英文科成績,相對英文中學學生的表現,由中一起由頭輸到中七,以致在高考考獲升大學資格的中中學生,僅及英中學生一半,而能報讀英文成績要求高一級的香港大學的中中生再減少60%;如中中在中四「轉台」用英語授課,考獲升大學資格的中中學生則增加。 記者:倪清江
中文大學教育學院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教授曾榮光昨公佈三份由政府資助的研究報告總結,首兩份是為教育局追蹤98年及99年升中的兩屆學生,由中一至中五的各科和會考表現,第三份則另獲研究資助局撥款進行追蹤該兩屆學生的高考表現。每屆各有1.5萬名中中和英中學生參與。
英文科一直落後英中生
研究結果顯示,中中學生在科學和社會學科的表現,於初中三年一直領先英中學生,不過至會考時兩者差距收窄,再到高考時中中生的優勢已被英中生追到;中中生在中文科表現明顯較優異。
不過升中六和升大學,都必須英文科成績良好,但中中學生在英文科的表現,卻由中一至中七一直落後於英中生。曾榮光說:「中中生中文科有增值,但英文卻貶值,即係唔見半斤,只係攞番四両。」
該研究利用統計方法,將中中和英中學生調校至同等升中成績和社會經濟地位等背景因素。結果顯示,每當有100名英中學生在會考中取得6科14分或以上時,只有64.7名中中生可以達到同樣成績。
建議學校自決教學語言
在取得入讀大學最低成績,每100名英中生考取得有關資格時,由中一至中七一直以母語授課的純中中生,便只有50人能夠取有關成績;港大一直規定高考英文科最低須取得D級成績,能夠符合此要求的純中中生,再減至21.8人。不過若中中生在中四改以英語授課,考獲大學和港大要求的「轉台中中生」,則分別升至86.3名和49.4名。
曾榮光認為母語教學只適合能力較低的學生,他拒表明母語教學失敗或為害學生,「母語教學學生確係輕鬆易學,但學生冇學得多咗、叻咗,剝奪咗中中學生升大學機會。」他認為當局應認清教學語言政策是培育兩文三語學生,及為他們爭取升大學,建議交由學校專業自決教學語言。
教育局回應稱以偏概全
教育局發言人回應說,單是以一、兩年升讀大學的數據而全盤推翻母語教學的已見成效,未免以偏概全。津貼中學議會主席黃詩麗指出,目前的中中和英中二分法,令中中學生感到次人一等,影響學生發揮能力。
首屆母語教學中中畢業生公開試表現
成績:會考至少5科及格,包括中英兩科
中四轉英語授課:0.353
7年全以母語授課:0.323
整體:0.298
成績:會考至少5科8分或6科6分,包括中英兩科
中四轉英語授課:0.374
7年全以母語授課:0.237
整體:0.331
成績:會考最佳6科至少14分,包括中英兩科
中四轉英語授課:0.647
7年全以母語授課:0.516
整體:0.647
成績:高考成績達報讀大學最低要求
中四轉英語授課:0.863
7年全以母語授課:0.5
整體:0.774
成績:高考成績達升港大最低要求
中四轉英語授課:0.494
7年全以母語授課:0.218
整體:0.424
指數代表當有1名英中學生考獲該成績同時,有多少中中學生得到該成績
資料來源:中大教育學院
你的意見?
●你是否贊成全面取消母語教學?
●如果有得揀,你會讓子女入讀中文中學嗎?
請電郵至: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