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 人 - 蔡瀾

恩 人 - 蔡瀾

接查先生查太太由墨爾本傳來短訊,囑老太太是一位有福之人,禮堂上應點紅燭,我都照做了,還有眾親友慰問,在此一一答謝。
老家鄰居,一位年輕太太,對母親很尊敬,一直自己做些糕點相贈。媽媽記性不好,忘記人家的姓氏,只管叫她小妹妹,久而久之,節省一字,稱為小妹。
守靈那天,小妹和先生來了,我們一家都很感謝他們。無以回報,我每次回來都帶點書送給小妹,因她喜歡讀我的文章,媽媽走了,今後再有新書,亦當寄上。
爸爸去世,媽媽食量減少,只愛喝白蘭地和早上吃點燕窩,弟弟、弟婦事忙,這個工作交給誼兄黃漢民和他的太太,十三年來,一直沒有間斷,現在媽走了,可以不必再負這個重擔。大恩不言謝,漢民兄對我們一家那麼好,永遠感激。
最感恩的是家政助理阿瑛,她來自印尼,是位福建華僑,未婚,來我們家已十三年,一直照顧媽媽的起居。阿瑛人長得矮小,可燒一手好菜,我覺得新加坡一切小食已走了樣,有其形而無其味,所以只愛吃阿瑛燒的咖喱。
最後的這些日子,阿瑛搬進媽媽房間,更體貼地照顧。房內書桌,有一張雙親年輕時的黑白照片,爸穿西裝,媽一身旗袍,戴圓形眼鏡,兩人頗為登對,阿瑛經常對着照片看得老半天,也許感覺到人生應有一個伴侶。
今年,阿瑛也有四十歲了吧,我們一直鼓勵她回印尼嫁人,她從來不花錢,蓄儲下來的數字,去印尼鄉下應該算是小富婆一個。一方面,我們都擔心,要是她不做了,媽媽可沒人看得那麼好。
媽媽走了,我們做子女的都沒有流淚,只有日夜相伴的阿瑛,哭得最傷心,已不是僱主,當為自己母親了。
不知怎麼安慰她,只有拍拍她的肩膀,說聲:「阿瑛,我們兄弟已經不哭了,你做妹妹,也不應該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