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春天繁花盛開,但空氣中的花粉增加,令鼻敏感一族病發風險大增。耳鼻喉科醫生指出,春季是花粉及塵蟎等致敏原較多的季節,鼻敏感發病率大增三成,病情嚴重更會併發鼻竇炎、中耳炎及哮喘,近日有患者因鼻敏感引發短暫失聰,至今仍未完全康復,故提醒患者要避免接觸致敏原,更不能輕視打噴嚏、流鼻水及鼻塞等初期症狀。 記者:梁瑞琼
鼻敏感即過敏性鼻炎,患者受致敏原刺激而出現各種不適症狀。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顧德政解釋,花粉、草及塵蟎等都是常見的春季致敏原,可引致患者身體出現過敏反應,再出現敏感不適,例如打噴嚏、流鼻水、鼻塞、鼻水倒流等。他指,本港的鼻敏感患者人數近年不斷增加,患者比率由10年前佔人口約35%,增至近年超過40%,約80%患者更會於30歲前出現敏感症狀。
延誤求醫 多有鼻竇炎
不少鼻敏感患者也因為症狀輕微而置之不理,顧德政表示鼻敏感發作時,患者會出現鼻膜腫脹,引致鼻塞,一旦有細菌及病毒感染,便會導致不同的併發症,例如鼻竇炎、中耳炎、眼晴發炎、哮喘,甚至可致命的腦炎。
他表示,曾有研究指30至50%鼻敏感患者同時患上哮喘,其他併發症也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約半數患者因延誤治療,求診時已出現鼻竇炎等併發症。
春季正值花粉傳播季節,加上天氣潮濕,助長塵蟎生長,增加患者的發病風險。
顧德政指,鼻敏感在春天的發病率較其他季節高約30%,間接增加出現併發症的風險,「任何年齡嘅人都可以出現併發症,有啲人可能一直都冇事,但突然間就會有好嚴重嘅併發症。」
驗出病源 手術可治療
顧德政表示最近就有一名患有鼻敏感20多年的中年男士,外遊後乘搭飛機返港即出現嚴重耳塞,更接近失聰程度,患者求診時檢查才發現,因鼻敏感引致鼻竇炎,再併發中耳積水,導致雙耳暫時失聰,需以藥物治療鼻竇炎,聽力暫未完全恢復。
要有效預防鼻敏感,顧德政指,患者先要透過皮膚點刺法或驗血找出致敏原,並盡量避免與致敏原接觸,減低發病的風險;一旦出現症狀至影響生活,包括一年發病達四次,或每次發病超過四日,便有需要以藥物或手術治療,將併發症風險降至最低。
鼻敏感小檔案
定義:鼻腔受致敏原刺激而引致敏感不適症狀
症狀:打噴嚏、流鼻涕、鼻塞、眼睛痕癢、流眼水、嗅覺及味覺變得遲鈍
發病率:約佔人口的30-40%
常見致敏原:花粉、草、塵蟎
併發症:鼻竇炎、眼痕、哮喘、中耳炎等
治療方法:藥物治療或手術
資料來源:顧德政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