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產品出廠時內藏電腦病毒,中國生產商被指是病毒的源頭。有份在中國開廠生產電子小玩意的公司,大多不肯對報道作出回應,只有蘋果承認,2006年曾在iPod中發現有毒軟件,而美國最大電子零售商店BestBuy宣佈回收含病毒數位相框,並進行消毒工作。
檢驗過程出事
在中國設有廠房生產iPod的台灣鴻海精密工業公司,廣達電腦、華碩電腦、新加坡電子製造服務供應商偉創力(Flextronics)未有對電子產品被電腦病毒感染作出回應。其實電子產品中毒早有先例,2006年10月,蘋果表示,iPod感染死對頭微軟視窗系統的病毒RavMonE.exe或W32Rjump.worm,蘋果估計iPod在中國多間廠房生產時,用了微軟視窗系統的電腦檢驗iPod,才令病毒不知不覺間入侵iPod。
跟食品安全一樣,專家強調加強監察可杜絕電腦病毒傳入電子零件。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謝菲(YossiSheffi)指出,為了減低成本,數碼產品公司會把生產工序轉移到中國,這是大勢所趨。但有關企業必須派專家監察整個工序,並增加檢查次數,才可保安全。謝菲說:「無論是寵物食糧、有毒牙膏、含鉛玩具,關鍵都是品質控制。雖然加強檢查會增加成本,但都值得。」
美聯社
更新防毒軟件減少中招
有毒數碼產品防不勝防,有專家表示,要經常更新電腦的防毒軟件,這樣可減少感染病毒風險。
防毒軟件公司McAfeeAvertLabs營運副主席泰拉費斯(JoeTelafici)說:「當你使用一支從沒見過的槍械前,最好先檢查它的彈膛,其實電子產品亦一樣,使用前最好花30秒檢查它。」電子前線基金會法律顧問科恩(CindyCohn)說:「今次發現的病毒不算犀利,但下次很難說。」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