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看《鳳凰衞視》,有一集記錄片講當年廣州學生上山下鄉到海南島農場,開荒種橡膠樹。用了「文革」年代的記錄電影片段,再找回一些當時的學生來講當年生活,交錯播映。
當年的學生,現在都已年屆花甲,回想十八二十時那段開天闢地的經歷,卻清晰得猶如叙述昨天發生的事情。
割橡膠的時候,山螞蝗是如何一條吊着一條叮在腳上,山野蜂是如何沒頭沒腦襲擊人,每天十幾小時的強力勞動中,人是如何挑着擔子,跪在地上就睡着了,一把鋤頭,用了幾天就磨蝕過半,揮鋤頭的雙手傷得舉都舉不起來。
有一個說,當年油水奇缺,幾個月不沾葷腥,人餓得像野獸一樣。一天在糞坑裏發現一隻死雞,連忙撈起來,那雞石硬石硬,已死去多日。用水沖洗,拔毛開膛,煮了一鍋,圍而食之,其香其鮮,至今記得清清楚楚。
一九七○年發大水,山洪爆發,十二個學生堆沙包搶救發電站堤壩,水勢太大,十二人跳在水裏,連成一排,用肩膀頂住沙包,硬擋洪水,擋了十分鐘,連人帶沙包全部被沖走,九個死裏逃生,三個女學生卡在下游小木橋底淹死,最大那個二十歲,最小十八,死後封為「烈士」。
那是一段不可思議的日子,成一代人不可磨滅的記憶。三個女學生死得無怨無悔,因為她們生前在日記裏寫要「誓死保衞毛主席」,而把她們送上絕路的,也正是偉大領袖毛主席。